DENON DCD1500AE 对 DCD2000AE

标签:
天龙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见图.
DCD1500AE: 价格6K左右,重量7公斤多.
DCD2000AE: 价格12K左右,重量14公斤.
简单说就是: DCD2000AE比DCD1500AE重了一约一倍,价格贵了一倍.
DCD1500AE: 价格6K左右,重量7公斤多.
DCD2000AE: 价格12K左右,重量14公斤.
简单说就是: DCD2000AE比DCD1500AE重了一约一倍,价格贵了一倍.
两台机器尽管重量差了一倍,但注意体积基本是一样的,长宽高几乎相同. 所以如果你看不出哪个是哪个,很正常.
上面那台是DCD2000AE,下面为DCD1500AE. 注意面板上细看区别还是明显的. DCD1500AE面版上方"横批"的位置写着AL 24 Processing. 这是天龙CD机采用的24比特升频技术. 而DCD2000AE同样位置写着Advanced AL24 Processing. 学过英文的人应知道Advanced是什么意思.
另外DCD1500AE是有耳机插孔的,可以直推耳机,而DCD2000AE就取消了这一功能.
两机都有Pure Direct键,按下后面板灭掉,数字输出关掉(无法输出到解码器),音质理论上更纯净(因为关闭了可能干扰主音频电路的屏显和数字输出部分).
上面那台是DCD2000AE,下面为DCD1500AE. 注意面板上细看区别还是明显的. DCD1500AE面版上方"横批"的位置写着AL 24 Processing. 这是天龙CD机采用的24比特升频技术. 而DCD2000AE同样位置写着Advanced AL24 Processing. 学过英文的人应知道Advanced是什么意思.
另外DCD1500AE是有耳机插孔的,可以直推耳机,而DCD2000AE就取消了这一功能.
两机都有Pure Direct键,按下后面板灭掉,数字输出关掉(无法输出到解码器),音质理论上更纯净(因为关闭了可能干扰主音频电路的屏显和数字输出部分).
上两张实际的背部图大家看看.
为什么2000AE比1500AE重了一倍,其实很简单,第一,2000AE的电源部分多了一个牛,数码部分和模拟部分分别供电.
第二,2000AE采用了坚固结实的三层底板结构,而且电源变压器固定在铸铝的金属底座上.
这说明了什么? 也很简单,说明了避震和供电这两个因素对于一件HI-FI器材来说的重要性!
这说明了什么? 也很简单,说明了避震和供电这两个因素对于一件HI-FI器材来说的重要性!
有些还没有接触避震的烧友,总觉得"避震"很玄,似乎是玄学,很难想象一台机器避震处理和方式不同,就会带来声音不同. 其实这根本不是玄学,而是每一个HI-FI设计师都知道的道理,只不过具体落实到商品机的设计上,要考虑成本因素罢了. 凡是不计成本的高档品,都肯定在机壳,机脚,或机内采用了一定的加强避震的措施.
DENON更高档的机器,比方DCD-SA1,是用铸铁做机器的四只脚的,而并非一般的塑料机脚.
DCD2000AE更坚固的避震措施,更好的电源供应,以及所谓Advanced AL24技术(相对于DCD1500AE的普通AL24技术),到底落实在声音上,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听感我会包含两个部分内容:
1) 两机模拟输出的对比. 后端用SOLO+K701耳机. 两机前面都用丽特P100供电,并使用相同的电源线. 接入SOLO耳放的也是同一根信号线.
2) 两机数字输出的对比. 后端用Lavry DA10解码器直推歌德GS1000耳机. 两机都用美国Kimber的顶级同轴线接入DA10解码器. 用GS1000直推比较的原因是: 第一,DA10直推GS1000效果还可以,第二,少一个耳放环节,更加"直接"一些.
1) 两机模拟输出的对比. 后端用SOLO+K701耳机. 两机前面都用丽特P100供电,并使用相同的电源线. 接入SOLO耳放的也是同一根信号线.
2) 两机数字输出的对比. 后端用Lavry DA10解码器直推歌德GS1000耳机. 两机都用美国Kimber的顶级同轴线接入DA10解码器. 用GS1000直推比较的原因是: 第一,DA10直推GS1000效果还可以,第二,少一个耳放环节,更加"直接"一些.
DCD1500AE和DCD2000AE之间的比较:
1.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分明的. 两台DENON机器的声底非常相近,音色非常相似. 这是一种健康的,端正的,比较干净的声音风格. 另外,和音色偏硬朗的老派DENON相比,这两台新派DENON的声音,是比较柔和圆润的,细腻度也相当好. 如果和欧美机相比,它们属于音色比较淡雅的类型,但绝不是有些日本机那么"清淡",而是优雅之中有一股淡淡的回味.
它们都不是甜美型的机器. 如果要找甜美型,就找马兰士去吧. 比如与DCD1500AE类似价位的SA8001,与DCD2000AE类似价位的SA15. 那个是典型的马式蜜糖之声——软软的,甜甜的,粘粘的,略有一点点混.
它们同样不是那种非常淡雅,素淡,淡寡,冲淡,清淡,冷淡 .... 总之是淡味的日本机器. 比如安桥(ONKYO)就喜欢做这种机器,以DX7555为代表.
它们也不是那种英国机(如Rega, Exposure),或法国机(如Micromega)的风味. 中低价位的欧洲机可能音色醇厚,可能音色轻灵飘逸,可能音色清秀
...... 但一般见不到DENON这种声音扎实,方正,不清秀,不醇厚,不飘逸,也不轻灵的玩意儿.
1.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分明的. 两台DENON机器的声底非常相近,音色非常相似. 这是一种健康的,端正的,比较干净的声音风格. 另外,和音色偏硬朗的老派DENON相比,这两台新派DENON的声音,是比较柔和圆润的,细腻度也相当好. 如果和欧美机相比,它们属于音色比较淡雅的类型,但绝不是有些日本机那么"清淡",而是优雅之中有一股淡淡的回味.
它们都不是甜美型的机器. 如果要找甜美型,就找马兰士去吧. 比如与DCD1500AE类似价位的SA8001,与DCD2000AE类似价位的SA15. 那个是典型的马式蜜糖之声——软软的,甜甜的,粘粘的,略有一点点混.
它们同样不是那种非常淡雅,素淡,淡寡,冲淡,清淡,冷淡 .... 总之是淡味的日本机器. 比如安桥(ONKYO)就喜欢做这种机器,以DX7555为代表.
它们也不是那种英国机(如Rega, Exposure),或法国机(如Micromega)的风味.
2.DCD2000AE比起DCD1500AE好在哪里. 我想这个问题是最多人感兴趣知道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DCD2000AE在各方面都比起DCD1500AE要好一些. 有的方面好得明显一些,多一些,有些方面好得少一些. 如果要我选好得越明显,超出最多的一个方面,我会选择——声场.
借此之机,我也再稍微说一下我对音场的一些经验之谈,和主观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DCD2000AE在各方面都比起DCD1500AE要好一些. 有的方面好得明显一些,多一些,有些方面好得少一些. 如果要我选好得越明显,超出最多的一个方面,我会选择——声场.
借此之机,我也再稍微说一下我对音场的一些经验之谈,和主观看法.
有一点经验之谈——我听过的万元级以上CD机,比起几千元的CD机来,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宽大舒展的声场.
万元以上级CD机的宽大舒展的声场,是几千元级别CD机身上几乎找不到的. 换言之,中低价位CD机,和万元以上级别CD机比,声场都会显得紧窄一些,规模小一些,延伸受局限.
由于我主要是听古典音乐的,我个人认为最佳的声场,是那种舒展,宽大,深度层次良好,并且两端不要向我卷曲过来的声场.
什么叫"两端卷曲"? 举例来说听一部交响作品,最左侧的是第一小提琴组,最右侧是是大提琴组或倍大提琴组. 我希望它们不要向我靠拢过来,形成一种仿佛要把我包围起来的形制. 这是不够理想的. 在我认为理想的声场里,最左侧的第一小提琴组,和最右侧的大提琴组,可以稍稍向我近一些(比起乐队其他声部),但千万不要过于卷曲过来. 也就是说,我希望在保证声场宽度的前提下,左侧的小提琴组和右侧的小提琴组离我远一些.
万元以上级CD机的宽大舒展的声场,是几千元级别CD机身上几乎找不到的.
由于我主要是听古典音乐的,我个人认为最佳的声场,是那种舒展,宽大,深度层次良好,并且两端不要向我卷曲过来的声场.
什么叫"两端卷曲"? 举例来说听一部交响作品,最左侧的是第一小提琴组,最右侧是是大提琴组或倍大提琴组. 我希望它们不要向我靠拢过来,形成一种仿佛要把我包围起来的形制. 这是不够理想的. 在我认为理想的声场里,最左侧的第一小提琴组,和最右侧的大提琴组,可以稍稍向我近一些(比起乐队其他声部),但千万不要过于卷曲过来. 也就是说,我希望在保证声场宽度的前提下,左侧的小提琴组和右侧的小提琴组离我远一些.
第一,如果你经常听真实的古典音乐厅里的现场表演,你就会知道,真实的声场,就应该是那样的,不应该两侧向你"卷曲". 那是不对的,那样形成的声场,是不轨整,不很自然的.
第二,就我听过的高档CD机而言,高档CD机的声场,就是"不卷曲"的,而是左右非常舒展打开. 我记忆中没有听过哪一台高档CD机是声场向我卷曲过来的.
我听过的中高档耳放而言,大多数也是声场左右撑开的,而不是向我卷曲过来的那种.
以上两点,使我个人坚信,正确的,高水平的声场还原,应该就是这样的.
所以尽管有些人喜欢说,耳机听音没有声场,等等,但作为一个经常在耳机系统上欣赏音乐,习惯了耳机听音的人,我个人对耳机听音的声场表现是非常注重的.
在耳机系统上,有经验的耳朵也完全能判断出CD机,耳放的声场素质. 我也认为,对CD机,耳放来说,声场再现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一件器材,不论是CD转盘,解码器,还是耳放,在我的耳机系统上声场表现不佳,左右打不开,空间受限,纵深不好,两侧向我严重卷曲,或者聆听古典交响时声部混乱,那就是很大的失分. 以上我说的几点: 左右打不开,空间受限,纵深不好,严重卷曲,都是有实际例子的,是一些素质有限的机器常犯的声场毛病.
在耳机系统上,有经验的耳朵也完全能判断出CD机,耳放的声场素质. 我也认为,对CD机,耳放来说,声场再现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一件器材,不论是CD转盘,解码器,还是耳放,在我的耳机系统上声场表现不佳,左右打不开,空间受限,纵深不好,两侧向我严重卷曲,或者聆听古典交响时声部混乱,那就是很大的失分. 以上我说的几点: 左右打不开,空间受限,纵深不好,严重卷曲,都是有实际例子的,是一些素质有限的机器常犯的声场毛病.
DCD2000AE的声场表现,比起DCD1500AE来,要提高了一个档次,我认为这是两机声音素质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差别点.
这里并不是说DCD1500AE的声场差. 在它所处的价位,DCD1500AE的声场绝对是不差的. 但DCD2000AE也确实在这方面轻松超越了它. 左右更为舒展,打开,有着更宽大而自然的空间延伸. 这点不仅是听古典交响时可以明确感受到,连一些现场录音的Jazz,也很容易鉴别出来. (流行歌曲很多是人工后期添加混响的,说白了其"声场"是假的,故不容易辨别.)
连带地说一下,在两机仅作为转盘使用,都接到DA10解码器时,也表现出了声场水平的差距. 但我主观感觉上,差距似乎不如两机的模拟输出的声场差别那么大.
这里并不是说DCD1500AE的声场差. 在它所处的价位,DCD1500AE的声场绝对是不差的. 但DCD2000AE也确实在这方面轻松超越了它. 左右更为舒展,打开,有着更宽大而自然的空间延伸. 这点不仅是听古典交响时可以明确感受到,连一些现场录音的Jazz,也很容易鉴别出来. (流行歌曲很多是人工后期添加混响的,说白了其"声场"是假的,故不容易辨别.)
连带地说一下,在两机仅作为转盘使用,都接到DA10解码器时,也表现出了声场水平的差距. 但我主观感觉上,差距似乎不如两机的模拟输出的声场差别那么大.
我画了一个示意图,以诠释我前面说的我理想中的优秀声场模式.
图中的线代表一支乐队中横向第一排声部的位置,从左到右一般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在下面图中,这个乐队声部的线就明显向听者卷曲了,宽度收窄. 最左边的第一小提琴和最右边的大提琴离听者很近,在实际一些器材的听感中,这两个声部甚至可以近到给你压迫感. 这显然是不对的,是声场没有控制好的后果. 一个良好的声场应该是如上图那样左右非常宽松,舒服地撑开的.
经验告诉我,大多数高级器材表现出的声场,可以按上图的样式,左右撑得很开.而一些中低素质的器材,左右是撑不开的,是向你听者这边"塌"下来的.
图中的线代表一支乐队中横向第一排声部的位置,从左到右一般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在下面图中,这个乐队声部的线就明显向听者卷曲了,宽度收窄. 最左边的第一小提琴和最右边的大提琴离听者很近,在实际一些器材的听感中,这两个声部甚至可以近到给你压迫感. 这显然是不对的,是声场没有控制好的后果. 一个良好的声场应该是如上图那样左右非常宽松,舒服地撑开的.
经验告诉我,大多数高级器材表现出的声场,可以按上图的样式,左右撑得很开.
除了声场差别外,DCD2000AE主要胜出DCD1500AE的地方是,信息量更充分一些,清晰度更好一些,特别是低频的清晰度,差别比较容易听出来.
DCD1500AE的低频相比之下要稍微模糊一些,量感多一些,控制得不象DCD2000AE那么清晰.
这里可以提醒一点: 低频的清晰度,一般来说也是高档机器和中低档机器的一个重要区分点. 中低档机器的低频一般来说量感可能会多,但模糊一些,难以控制得结实清晰. 而高档机器的低频就一般量感不多,而是往下走(下潜深),清晰度好(凝聚结实). 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里可以提醒一点: 低频的清晰度,一般来说也是高档机器和中低档机器的一个重要区分点. 中低档机器的低频一般来说量感可能会多,但模糊一些,难以控制得结实清晰. 而高档机器的低频就一般量感不多,而是往下走(下潜深),清晰度好(凝聚结实). 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DCD1500AE和DCD2000AE两台机器在仅作为转盘使用,即通过同轴输出到DA10解码器时,除了声场水平的差异外,我觉得最大的分别,也就在于低频的清晰度. 也就是说这两台机器的低频差异,不仅体现在模拟输出中,甚至也清晰地体现在数码输出中.
聆听时的同轴线是KIMBER Select 2020顶级线,DA10解码器的PLL设置在Crystal模式. 按理说在这个模式工作时,启动了PLL电路里的缓存,利用这个缓存对输入的数字信号的时钟进行了"调准"(依据DA10的参考时钟)后输出,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数字源的jitter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还是能清晰地辨别出来自DCD1500AE和DCD2000AE的数字信号造成的明显差别.
聆听时的同轴线是KIMBER Select 2020顶级线,DA10解码器的PLL设置在Crystal模式. 按理说在这个模式工作时,启动了PLL电路里的缓存,利用这个缓存对输入的数字信号的时钟进行了"调准"(依据DA10的参考时钟)后输出,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数字源的jitter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还是能清晰地辨别出来自DCD1500AE和DCD2000AE的数字信号造成的明显差别.
安润耳机旗舰店的DCD2000AE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994220952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