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我想推荐给大家的平价避震脚

标签:
文化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昨天发的听感预告帖子里,我提到了有一种避震脚的听感.
经过我这两天反复在耳机系统和喇叭系统上的试听,考虑到它的售价,我觉得此物是可以推荐给大家的.
虽然我此前写过高丘25MF的听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d45i.html),并指出它对声音的明显改善作用,但由于它的价格昂贵(1500元一套),我并没有向大家"推荐"那个东西.
后来又写过美国Vobrapod和Cardas木块的听感,但这两件产品价格虽不高(两三百,三四百的东西),带来的效果也并非好到值得我认真地向大家推荐.
但这次我要介绍的这个平价避震脚,我想是相对来说最值得我用"推荐"这个词汇的.
这个产品是美国发烧线材厂VooDoo出品的Iso-Pod. 实物和包装见图.
一套包装拆开后是6件东西+3颗钢珠. 把一个钢珠夹在两个避震脚之间,如图中最左边的那样,就形成了一只避震脚.
一共可做成3只避震脚.
三颗闪亮的钢珠,显然是合金制成的硬度很高的东西. 按包装上的说法还经过超低温冷冻处理(我不知为什么要如此处理).
6个避震脚,它们的"外面"(即和器材及桌面接触的部分)是一层象羊毛毡似的材料,其他部位就是橡胶类物质制成的,按下去有一定弹性.
中间凹槽放置钢珠的部位,是类似硬塑料状的材质.
很简单,因为,第一,它便宜,一套只卖50美金,只有高丘25MF一只脚的价格,二,它确实放置在音源下面会起到非常正面的效果. 我试过CD机(我的ULTECH),解码器(DA10),都是效果正面,明显,基本没有副作用,也不象25MF那么明显改变音色. (有一个保留之处我放到最后再说.)
Iso-Pod放置在音源之下,具体是起到怎么样的正面作用?
这是不难描述的,因为听感的改变对我来说是明显的(后端是SOLO+K701这种级别即可).
1.声场的左右延伸改善.
也就是说声场向两侧进一步打开,而且延伸非常自然.
有些避震脚放在CD机下面是会使声场反而向中间收缩的,但Iso-Pod并非如此,我的ULTECH
UCD100垫了它之后,声场向左右打开.
2.声音凝聚力加强,细节更加凸现.
提高声音凝聚力,这其实是设计良好的避震脚所共同改善的地方.
但比起其他同类产品来,Iso-Pod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它使得声音变得更凝聚,而且音色没有改变.
它不象高丘25MF那样用了之后音色变得厚润,密度平空增大.
我认为Iso-Pod是一个很中性的东西,不象高丘产品那么会去改变一些音色(Cardas木块也有些改变音色).
垫了Iso-Pod之后,以古典交响音乐为例,小提琴组,大提琴组的结像会更加鲜明,饱满而向前微凸,细节展现更为丰富.
撤掉Iso-Pod之后,则明显感觉结像变回平面化,声场收缩,细节也似乎深埋了起来.
Iso-Pod的特性是有一点点外向的. 它使得结像微微前凸,细节也从埋藏的深处"凸现"了出来.
然而注意Iso-Pod好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会使声音过于外向,前冲,而只是"微微外向".
我试过一些比较吵闹的流行乐,使用Iso-Pod之后声音反而变得安静不吵了.
如果是单纯"外向"的东西,使用在这种场合下有时会使得声音过吵和过冲,而Iso-Pod没有,因为它是把本来有些散开的声音凝聚起来,这样反而使得声音不吵.
假如是用来欣赏人声,Iso-Pod和25MF及所有设计良好的避震脚一样,也会使得原本有些轻微"失焦"的人声变得结像更为鲜明和饱满.
这是设计良好的避震脚所共同的,就不多说了.
垫放Iso-Pod后声场更打开,更舒展和轨整. 直接摆放时声场形制不如垫放后齐整,有些收缩与前冲.
除了声场差异外,垫放Iso-Pod后整体声音也更耐听一些,安定一些. 直接摆放时声音略冲.
对我来说,Iso-Pod吸引我的是,一,它的价格实在是平易,比起1500大元的高丘25MF可爱多了,二,它的声音是十分中性的,而不象25MF和CARDAS木块那样有些改变音色.
(当然,25MF和CARDAS改变后的音色有可能是你更喜欢的.)
所以Iso-Pod是我到目前为止最觉得满意的平价避震脚. 建议在CD机,解码器,耳放等下面使用.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音源和放大器是那种比较典型的"味道派"机器,使用Iso-Pod后有可能会破坏原来的声音设计,破坏声音原本的韵味. 遇到此类机器,建议先试后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