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丘25MF复合材料避震脚

标签:
it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高丘TITE-25MF,是高丘最新一代的复合材料避震脚,四只一盒,价格在1500-1600元,算是市场上比较贵的制品.
照片里只拍了三个,我只用到仨.
照片里只拍了三个,我只用到仨.
这25MF先伺候啥呢? 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确实,这个东西要垫在CD机下面,是必须把原机的四只脚拆下来的. 这是拆下后的天龙CD机的脚.
塑料材质,但中间靠近中央的地方有一圈突起的柔软阻尼物质,实际摆放时接触地面的就是这圈东西.
拆了脚后的"无脚天龙",我用三颗25MF来承放,两前一后.
大家注意"地板"是我摆放试听器材的那张会议桌,桌面是很厚的木板.
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 25MF是复合材料制成的,一面是铸铁,一面是硬木,那么摆放时应该怎么弄呢? 木上铁下,还是木下铁上? 还是无所谓? 这里头有讲究吗?

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 25MF是复合材料制成的,一面是铸铁,一面是硬木,那么摆放时应该怎么弄呢? 木上铁下,还是木下铁上? 还是无所谓? 这里头有讲究吗?

老实说,似乎很容易觉得"木上铁下"是比较对头的摆放方式,因为机器的底面是金属的,拿金属碰金属似乎不大对,应该拿木头接触金属才是.
我开始就是这么用的.
所以我错了!
我开始就是这么用的.
所以我错了!
"木上铁下"的摆放,声音很成问题.
我按此方式把25MF放在天龙CD机下,放在DA10解码器下,都取得了相当一致的"成果",就是声场向中间聚拢,左右延伸收缩,声音能量都往中间挤之后,变得拥挤,密度很大但声音变得"沉重",低频变多并略微发混.
往好里说,声音密度是增大了,低频是变"强"了,但付出了惨重的,我不可接受的代价. No! 木上铁下绝对是不好的摆法.
往好里说,声音密度是增大了,低频是变"强"了,但付出了惨重的,我不可接受的代价. No! 木上铁下绝对是不好的摆法.
倒过来"铁上木下"呢? 似乎不太对头,这样的话是铁碰铁,木碰木,声音能好吗? 但实际听感是最令人无话可说的.
铁碰铁,木碰木,偏偏就是好声的摆法.
在铁上木下的摆法下,25MF的作用才发挥了出来! 它丝毫没有收缩声场的宽度,反而加强了声场的纵深感,使得声场的纵深更有层次. 可以更清晰地听到(或者说"看到")乐队中排的木管,后排的铜管,之间的距离层次.
此外,25MF带来最显著的改变是: 声音结像密度加强,厚度增加,而奇妙地保持着柔和和透明度. 换句话讲,它是在丝毫不妥协柔和度和透明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声音的整体密度和厚度,使得声音听起来既透明,又柔和,又醇厚,结像也更见鲜明. 无疑这是很正面的作用.
若有人置疑,把几个垫脚木上铁下,木下铁上地翻转一下,就有可闻的听感区别? 你敢盲听吗?
我很明确地在此回答: 我敢盲听.
在铁上木下的摆法下,25MF的作用才发挥了出来! 它丝毫没有收缩声场的宽度,反而加强了声场的纵深感,使得声场的纵深更有层次. 可以更清晰地听到(或者说"看到")乐队中排的木管,后排的铜管,之间的距离层次.
此外,25MF带来最显著的改变是: 声音结像密度加强,厚度增加,而奇妙地保持着柔和和透明度. 换句话讲,它是在丝毫不妥协柔和度和透明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声音的整体密度和厚度,使得声音听起来既透明,又柔和,又醇厚,结像也更见鲜明. 无疑这是很正面的作用.
若有人置疑,把几个垫脚木上铁下,木下铁上地翻转一下,就有可闻的听感区别? 你敢盲听吗?
我很明确地在此回答: 我敢盲听.
将25MF置于解码器或耳机放大器之下,效果也是显著的,大致来说是加强声音的凝聚力,并且它使得声音密度加大而音色柔和丰润,不干,不燥,是一种听感很正面的改变.
然而TAOC 25MF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我觉得这得公平地说一句.
它对声音的改观甚为明显,特别是用在音源(CD一体机或解码器下). 这既是好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负面作用". 我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改变声音甚大的措施,物料,玩具,都会引起这样的顾虑——这样的改变即使总体是正面的,但改变这么大,是否不自然,是否引人了过多的"高丘声",而改变了原机的风格呢?
就好象森海耳机升级线,有些确实显著提高了耳机的声音素质,但由于声音改变甚大,也带来一个"到底要原声,还是要XX声"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恐怕是没有终极答案的. 因为这是个理念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器材的"原声"就是最自然的,是不容显著改变的,即使这种改变是好的,那么,高丘25MF也好,森海耳机升级线也好,可能都能听出"不自然"来,听出"篡改原味"来. 而假如你不在乎"原声"是什么,只要一个措施带来音响上的正面变化,就欢迎,那么,你可以很认真地考虑25MF这样的小玩具!
它对声音的改观甚为明显,特别是用在音源(CD一体机或解码器下). 这既是好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负面作用". 我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改变声音甚大的措施,物料,玩具,都会引起这样的顾虑——这样的改变即使总体是正面的,但改变这么大,是否不自然,是否引人了过多的"高丘声",而改变了原机的风格呢?
就好象森海耳机升级线,有些确实显著提高了耳机的声音素质,但由于声音改变甚大,也带来一个"到底要原声,还是要XX声"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恐怕是没有终极答案的. 因为这是个理念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器材的"原声"就是最自然的,是不容显著改变的,即使这种改变是好的,那么,高丘25MF也好,森海耳机升级线也好,可能都能听出"不自然"来,听出"篡改原味"来. 而假如你不在乎"原声"是什么,只要一个措施带来音响上的正面变化,就欢迎,那么,你可以很认真地考虑25MF这样的小玩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