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我桌上的那台SOLO,一直供顾客试听,至今已开声1年有余了.
不消说,这是一个"老兵"了.
近日正好有机会,拿这台彻底煲开的SOLO,和一台顾客购买的全新机,进行直接的A/B.
见图.
我进行了认真的对比试听.
注意电源始终只用一个,即"老鸡"的稳压电源,音源是ULTECH
UCD100,两组完全相同的信号线,故除了新,旧两台主机SOLO之外,其余环节保持一致.
耳机选择了揭示力很强的德国MB Quart QP450Pro.
耳机选择了揭示力很强的德国MB Quart QP450Pro.
经过反复盲听的对比,答案是:
1,新老SOLO的声音,差异非常明显.
2,音色没有什么改变,但确实声音素质有明显的差别.
3,用过1年的老SOLO明显声音比新机要柔和.
这是对声音差异的最直观简洁的描述.
新的,刚启用的SOLO,和一台煲开的SOLO之间,就是存在如此清晰而明确的差异. 我可以得出结论说,SOLO是一定要认真煲开后才好声的. 至于煲多久才算基本煲开,我的试听无法给出答案,还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实践.
新的,刚启用的SOLO,和一台煲开的SOLO之间,就是存在如此清晰而明确的差异. 我可以得出结论说,SOLO是一定要认真煲开后才好声的. 至于煲多久才算基本煲开,我的试听无法给出答案,还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实践.
稍微具体点说,新开声的SOLO,声音明显发亮,高频带毛刺感,而且不仅高频缺乏圆润柔和感,连低频也是,听感较硬.
而煲开的样机SOLO,全频段声音都相比之下显得圆润,柔和得多. 高频听感无新机的毛刺发亮和生硬感,听感自然而轻松; 低频也比新机"柔",不象新机那样偏硬.
对我来说,听习惯了样机SOLO后,新机的声音是不可接受的,不及格的. 差别就这么大.
而煲开的样机SOLO,全频段声音都相比之下显得圆润,柔和得多. 高频听感无新机的毛刺发亮和生硬感,听感自然而轻松; 低频也比新机"柔",不象新机那样偏硬.
对我来说,听习惯了样机SOLO后,新机的声音是不可接受的,不及格的. 差别就这么大.
我查了一些国外论坛和网站的说法,不少地方都提到SOLO,还有VOYAGER,都要在煲开后声音发挥得更好.
至于时间,有说几周的,有说200个小时使用的,不是很统一,但大致都没有认为几天可以搞定的.
我做这个试听比较,其实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我在使用样机SOLO的过程中,实在是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它的声音和当初刚起用的时候,是不同了,明显地声音越来越醇和柔. 实际A/B也很明确地验证了这点. 和我的感觉是相符的.
我做这个试听比较,其实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我在使用样机SOLO的过程中,实在是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它的声音和当初刚起用的时候,是不同了,明显地声音越来越醇和柔. 实际A/B也很明确地验证了这点. 和我的感觉是相符的.
一个经验是: 听感的逐渐变化,每天也许都在极其微小的发生,但你感觉不到; 你不可能说,今天SOLO听感比昨天柔和了些,煲开了些; 但当你某天忽然意识到,声音肯定和记忆中以前不同了的时候,量变已经积累成了质变. 而一个简单的A/B就可以验证出,这种感觉是对的.
有时会看到一些朋友坚持认为耳机,喇叭或放大器是不存在煲机带来的音质变化的,人主观意识到的变化,是"煲耳朵"的结果,而不是煲器材等等. 我是较有条件去实际对比煲/未煲的器材的声音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多数耳机,喇叭或耳放,都确实存在煲机的过程和声音的改变. 有些变化微小些,有时器材很敏感,变化会非常明显. SOLO就是如此.
最后,在一般情况下,我的建议是,不管是耳机还是耳放,如新机到手开声觉得不好听,特别是觉得声音硬,冲,亮,那么先别着急,让它连续热身2-3天,等稳定下来再听.
耳机或耳放刚一开声的头一个小时,往往是声音最糟糕的,而且也未稳定下来,这时候发出的声音,很多时候"不作数".
有些朋友认为尽管新机可能存在未煲开的因素,但还是可以听出"声底",大致方向不会错. 这话既对又不对. "大致方向不会错",确实如此,一台机器不会一开声是走温暖醇厚路线,煲开后变成轻盈透明路线了. 不可能的. 但同时,一台机器正常后的声音,哪怕去歪曲一点点,有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就好比一个大美人的脸,有时你把眼睛鼻子挪位几毫米,就成了"丑星". 及格和不及格之间的差距,有时非常小,就差那么一点儿.
耳机或耳放刚一开声的头一个小时,往往是声音最糟糕的,而且也未稳定下来,这时候发出的声音,很多时候"不作数".
有些朋友认为尽管新机可能存在未煲开的因素,但还是可以听出"声底",大致方向不会错. 这话既对又不对. "大致方向不会错",确实如此,一台机器不会一开声是走温暖醇厚路线,煲开后变成轻盈透明路线了. 不可能的. 但同时,一台机器正常后的声音,哪怕去歪曲一点点,有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就好比一个大美人的脸,有时你把眼睛鼻子挪位几毫米,就成了"丑星". 及格和不及格之间的差距,有时非常小,就差那么一点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