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耳机耳放ra1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前注: 原帖发表于2007年8月)
我早些时候发过一个帖子.
收在我的BLOG里,是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09sn.html
后来抽空又听了RA1驱动RS1和MPRO的情况,与SOLO做了一对比,今天再来谈一下听感.
后来抽空又听了RA1驱动RS1和MPRO的情况,与SOLO做了一对比,今天再来谈一下听感.
先来说说RA1推GS1000和W5000.
大致说来,RA1推GS1000很有趣,推力有些不逮,但出来的效果却还是基本满意的. RA1推W5000,不是说不好,当然也可以这么搭配,但 ... 如果是我,不这么去配了.
大致说来,RA1推GS1000很有趣,推力有些不逮,但出来的效果却还是基本满意的. RA1推W5000,不是说不好,当然也可以这么搭配,但 ... 如果是我,不这么去配了.
GS1000推得比较好时,有能量感异常强劲的低频.
我听过的耳放里,SOLO是能驱动出这种低频的一个,当然SOLO也不算最理想. 没人知道最理想是什么.
还没有一款大家公认的驱动GS1000最佳的放大器.
RA1的低频比SOLO要弱一些,松弛一些,不象SOLO那么凝聚而强劲. 高频解析力和延伸当然也是SOLO胜出RA1的地方. 整体听感上,SOLO比RA1要精干而凝聚,富于能量感和爆发力. RA1是一款声音比较松弛,带有一些染色的机器,但有意思的是,它推出来的GS1000,中高频就是有明显的"歌德味",欣赏人声,表现为一种磁性的音色(泛音). 很有听头.
虽然RA1推GS1000,很多时候要把音量开到很大(下午两三点),但GS1000的解析力,音场的特点,还是可以表现出来. 我觉得,不能说RA1很配GS1000,但至少从音色上说,是可行的一个方案.
RA1的低频比SOLO要弱一些,松弛一些,不象SOLO那么凝聚而强劲. 高频解析力和延伸当然也是SOLO胜出RA1的地方. 整体听感上,SOLO比RA1要精干而凝聚,富于能量感和爆发力. RA1是一款声音比较松弛,带有一些染色的机器,但有意思的是,它推出来的GS1000,中高频就是有明显的"歌德味",欣赏人声,表现为一种磁性的音色(泛音). 很有听头.
虽然RA1推GS1000,很多时候要把音量开到很大(下午两三点),但GS1000的解析力,音场的特点,还是可以表现出来. 我觉得,不能说RA1很配GS1000,但至少从音色上说,是可行的一个方案.
从GS1000换到W5000. 这种感觉,是难以言表的
...... 这两副高档耳机的声音,反差实在是太强烈了.
GS1000:
锐利,鲜明的音色,强大的解析力,庞大的音场,聚焦精确的结像(小结像);
W5000: 温暖醇厚的音色,比GS1000差不少的解析力,比GS1000小很多的音场,偏肥大的结像.
W5000的声场比GS1000小了很多. 整个音场是近距的,人声突前,结像大,音色很醇厚,相比之下GS1000的距离感把握得很接近现场表演,演唱者总是和你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不是凑到你跟前; 结像比W5000小得多,小的含义就是精准,不肥大. 解析力方面虽然W5000已经是铁三角耳机里几乎最强的一个,但离GS1000差距明显. GS1000的解析力应该是仅此于SONY两款超级旗舰的. 胜出W5000毫无悬念和问题.
W5000: 温暖醇厚的音色,比GS1000差不少的解析力,比GS1000小很多的音场,偏肥大的结像.
W5000的声场比GS1000小了很多. 整个音场是近距的,人声突前,结像大,音色很醇厚,相比之下GS1000的距离感把握得很接近现场表演,演唱者总是和你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不是凑到你跟前; 结像比W5000小得多,小的含义就是精准,不肥大. 解析力方面虽然W5000已经是铁三角耳机里几乎最强的一个,但离GS1000差距明显. GS1000的解析力应该是仅此于SONY两款超级旗舰的. 胜出W5000毫无悬念和问题.
如果你即时在GS1000和W5000之间切换,你会主观感受到这么几点:
1.GS1000的音场和解析力确实强. 强得连W5000都无法望其项背.
2.W5000的染色其实是很明显的. 虽然在铁系耳机里,它已经是相对染色不过分的一个,但与GS1000比,顿觉它是多么地"醇厚肥暖".
3.W5000比GS1000要灵敏度高多了,相比GS1000显得非常地容易出声.
1.GS1000的音场和解析力确实强. 强得连W5000都无法望其项背.
2.W5000的染色其实是很明显的. 虽然在铁系耳机里,它已经是相对染色不过分的一个,但与GS1000比,顿觉它是多么地"醇厚肥暖".
3.W5000比GS1000要灵敏度高多了,相比GS1000显得非常地容易出声.
RA1推W5000,当然是一个可行的搭配方式.
由于W5000比较好推出声,RA1从驱动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音色方面,我觉得不是非常协调.
都是有染色的器材,搭配在一起时,要音色非常协调才成. 或者,一个染色少的放大器,如SOLO,去搭配有染色的耳机,如W5000,都无问题. 但染色方式不同的器材,搭配在一起,就要很小心了.
当然这是一个主观的结论. 所以请大家自己考虑是否接受我的个人结论. 我是宁可把SOLO来搭配W5000,也不大愿意把RA1用来搭配它.
都是有染色的器材,搭配在一起时,要音色非常协调才成. 或者,一个染色少的放大器,如SOLO,去搭配有染色的耳机,如W5000,都无问题. 但染色方式不同的器材,搭配在一起,就要很小心了.
当然这是一个主观的结论. 所以请大家自己考虑是否接受我的个人结论. 我是宁可把SOLO来搭配W5000,也不大愿意把RA1用来搭配它.
再回到前面最早提到的问题: MPRO搭配RA1是怎么个效果?
我个人的回答是: 这样搭配完全可以,比RA1搭配GS1000还更加可行一些(从驱动力角度出发),但似乎不如RA1+RS1那么效果鲜明.
MPRO,是一个淡化了的RS1. 它除了在音场方面确实明显好于RS1外,音色方面比RS1要淡了很多,个性平淡了很多; 它没有RS1身上那种非常引人的鲜活的音色和动态,不那么"抓耳",不那么个性突出. 鉴于很多喜欢歌德耳机的人,就是喜欢那股"歌德味",在淡化了歌德味的MPRO身上,你当然不能得到RS1那般过瘾的享受.
我个人的回答是: 这样搭配完全可以,比RA1搭配GS1000还更加可行一些(从驱动力角度出发),但似乎不如RA1+RS1那么效果鲜明.
MPRO,是一个淡化了的RS1. 它除了在音场方面确实明显好于RS1外,音色方面比RS1要淡了很多,个性平淡了很多; 它没有RS1身上那种非常引人的鲜活的音色和动态,不那么"抓耳",不那么个性突出. 鉴于很多喜欢歌德耳机的人,就是喜欢那股"歌德味",在淡化了歌德味的MPRO身上,你当然不能得到RS1那般过瘾的享受.
RA1这个耳放,其HI-FI硬素质,确实和SOLO是有段差距的. 表现在:
高频延伸没有SOLO好,低频不象SOLO那么凝聚而强劲,事实上它全频都没有SOLO的凝聚感,而是偏松弛.
当然,SOLO的这种凝聚感(能量集中,结像精准不肥)是很少耳放能及的. 莱曼在这方面都明显不如SOLO.
RA1不如,也不能深责.
RA1的特色,是松弛的音色. 特别要强调这个"松"字. 它的油润音色,和搭配RS1体现的动听感,都来自于这个"松"字. 当然,如果是松散,就不好了,RA1却有点"松而不散"的意思. 这个"松"后面跟的是"香",是松香,而不是松散. (我是在玩文字游戏吗??)
它的结像是比SOLO大的,形体感不象SOLO那么结实而有"实体感",而是略微化开,但妙就妙在这样一化开,听感就很舒适. 它的低频没有SOLO那么有劲,高频延伸没有SOLO那么棒,细节都比SOLO少,而且播人声,不难听出SOLO的形体凝聚感比它强(若有人误以为SOLO是两头翘中频薄的机器就错了,它高明就高明在两头延伸好的同时,中频还是很凝聚. 它是三段全频皆强),然而 ...
RA1虽然在这些HI-FI硬素质上都不如SOLO,搭配RS1却营造出一种松弛温润的格调,一种略微化开来的弥散音色. RR组合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带松香味的音色.
RA1的特色,是松弛的音色. 特别要强调这个"松"字. 它的油润音色,和搭配RS1体现的动听感,都来自于这个"松"字. 当然,如果是松散,就不好了,RA1却有点"松而不散"的意思. 这个"松"后面跟的是"香",是松香,而不是松散. (我是在玩文字游戏吗??)
它的结像是比SOLO大的,形体感不象SOLO那么结实而有"实体感",而是略微化开,但妙就妙在这样一化开,听感就很舒适. 它的低频没有SOLO那么有劲,高频延伸没有SOLO那么棒,细节都比SOLO少,而且播人声,不难听出SOLO的形体凝聚感比它强(若有人误以为SOLO是两头翘中频薄的机器就错了,它高明就高明在两头延伸好的同时,中频还是很凝聚. 它是三段全频皆强),然而 ...
RA1虽然在这些HI-FI硬素质上都不如SOLO,搭配RS1却营造出一种松弛温润的格调,一种略微化开来的弥散音色. RR组合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带松香味的音色.
MPRO在表现古典音乐方面,是比RS1有明显优势的. 音色更真实一些(不过RR组合的小提琴音色真是太漂亮了,尽管不真实),音场纵深感好很多. 用RS1听,乐队就变形了,都挤在你面前. 用MPRO能听出乐队不同声部的排列和空间纵深感.
有趣的是RR组合播古典,有时也有特殊的魅力. 比方就是那个小提琴的音色,太美了,醇厚有味,音色鲜活,尽管真实度 .... RR组合是一"写意"的东西,并非写实,所以这个就不要挑剔了.
所以个人口味起很大作用. 我个人觉得,真是忠实的GRADO迷的话,经济允许的话,干脆就GS1000和RS1各抓一个,左右逢源了. 大场面的听GS1000,小场面听味道的RS1,真是没话讲了. 经济不允许的话,或者没那么疯的话,可以考虑MPRO,它有点居于GS1000和RS1其间的意思. 相对比较全面一些,虽然没有RS1的个性,或GS1000的素质,但都能兼顾. 给MPRO配个RA1耳放,从外观和音色上讲,还是完全可行的.
我觉得最后给RR组合下结论的话,还是那句老话: 这是个"写意组合".
很美,很动听,富有独特的意境美和音色美,但"写实"不是它的目的,音色真实度不是它的首要考虑.
这样的话,如何去考量它,就会有两个情况. 如果你用HI-FI的标准去要求它,衡量RA1的频响,解析力,音色准确度等,你会发觉RA1是一般的,不出色,但如果你用搭配RS1的"写意美"来观察,就会看到RR组合的存在意义.
RA1搭配MPRO,也是很不错的组合,保持着歌德耳机的基本音色,但在歌德耳机里,MPRO是相对比较中性的一款,对各种音乐类型照顾得比较周到,以RA1来驱动,同样对味,不会有音色不协调之感.
RA1搭配歌德最难推的GS1000,驱动力方面存在一点问题,但从音色协调性看,还是可以的,可行的. 除了大动态,重低频的音乐表现不是最佳外,一般90%以上的音乐,都能愉快地重播,给听者享受.
RA1搭配歌德最难推的GS1000,驱动力方面存在一点问题,但从音色协调性看,还是可以的,可行的. 除了大动态,重低频的音乐表现不是最佳外,一般90%以上的音乐,都能愉快地重播,给听者享受.
安润耳机旗舰店的RA1耳放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69552016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