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耳放rudistor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聚会后又仔细地聆听了ED9在极致的"官方推荐耳放"RPX33上的整体表现.
我个人仍觉得,这个组合,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组合.
在封闭式设计的耳机中,ED9的声场算是好的,当然不能去和以音场著称的开放式高级耳机如GS1000比音场.
ED9的主要特点,是平衡干净的声底,和优异的两端延伸. 它的高频延伸,泛音的表现,解析力,和低频的向下的深度和均匀性,都是绝对一流的水平,甚至是超一流的. 整体上却又保持着平衡的三段分布,不给人任何一个频段突出或欠缺的感觉.
ED9的声音,不是完全中性的. 主要是它的高频,是相当地有特点. 有一种特殊的光泽感和音色. 这种特殊的高频泛音,是笼罩在它播放的所有音乐类型上,因此喜欢与否,最好,我的建议是,找机会听一下. 有可能你会非常喜欢这种音色,也有可能是会不喜欢甚至反感. 我个人对这种高频音色既不特别喜欢也不反感. 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喜欢和适应与否的判断.
以独奏小提琴为例,莱曼的音色要比RPX33纤细而少松香味(涩味),琴音显得太光滑纤细而少了一些小提琴的质感(信息量缺失),另外高频泛音也略有些发硬. RPX33的松香味要好得多,其实也就是琴音更平衡而丰满,信息量要大而完整.
听古典交响的CD,莱曼相比起RPX33要显得"小家碧玉",音场小一圈,复杂的乐段里声音略有些"窜",也就是说声音的控制力不是最好; RPX33就是在这两方面赢了莱曼: 音场要宽大松弛,控制力佳,再复杂的乐段也交代得一丝不苟,没有莱曼"窜"的情形.
再听其他类型的音乐,可以总结出来,RPX33和莱曼驱动ED9的区别,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一些方面: 莱曼要小家碧玉一些,平衡感和控制力略差一些,音场要收小一圈.
我不大做绝对的"完胜"之类的判断. 但我今天要做一个绝对的判断,在基本同一个风格类型的基础上,RPX33完胜莱曼,胜得莱曼心服口服,没有还价!
今次在这张CD上,RPX33杀掉了莱曼. 简直杀得莱曼丢盔卸甲.
我是先听莱曼的. 听协奏曲开始部分的乐队演奏,莱曼本身表现得不错,弦乐合奏有厚度,有一定音场,音色比较自然. 独奏大提琴进入后,音色厚实饱满,有一定的张力和韧性. OK. 这是完全OK的表现.
接下来的事就是残酷的了.
我接上RPX33后,竟然是风格类似,但绝对高一个层次的声音! 如果说莱曼和SOLO那样,是基本风格和音色不同,表达音乐的性格方式不同,你可以喜欢这个,可以喜欢那个,都OK,那么,RPX33在基本风格和莱曼近似的前提下(都具温暖厚实的声底),竟然素质可以高出那么明显,就令我有点讶异了.
莱曼表现的乐队前奏部分,弦乐合奏基本是一个"团块"的,简单说就是弦乐群厚度有了,但几十把琴的声音集合在一起,是粘成了一个"团块". 简单通俗地说就是有了厚度,不够透明度和解析. RPX33却在有厚度的同时,有透明度,是给人一个真实弦乐群的感受,是几十把琴在你面前铺开来的感觉. 是几十把琴组成的弦乐群在你面前空气中漂浮的一个幻象.
独奏大提琴进入后,我也只能点头: 确实RPX33是具备高出莱曼的素质. 没有话讲. 同样地,莱曼是表现出了大提琴的音色厚度和张力,但厚的同时,是粘成了一个"团块",缺乏优秀的透明度,还有,音色略偏紧张,不够松弛. 它缺乏的是"透明"和"松弛"四个字.
RPX33就是在这四个字上超越了莱曼. 它表现的独奏大提琴,音色温暖宽厚,却不是结成一个团块,而是既有厚度,也有透明度,音色比莱曼要松弛自然得多. 听这样的琴声,真是一种享受了.
我可以说,RPX33推HD600时的表现,是一流的,超越莱曼水准和素质的; 风格上讲,它不是纯净透明的类型(如SOLO),而是有温暖的色调,可说不甚"中性",但是,它在这个风格的路子上,达到的水平,确实不是莱曼所能企及的.
并不是每个人会喜欢RPX33的风格——如果你喜欢中性的音色,干净透明的声底,有其他耳放的选择,但如果你认可意大利人这种类型的音乐呈现方式,RPX33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它能同时把低阻的极致ED9和高阻的HD600推到莱曼无法达到的境地,就是明证.
末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 RPX33的声音,并非每个人接受,或者每个人一下子能接受. 我自己第一次听RPX33,是未能接受它,觉得音色不纯正(意大利声??),和听惯的SOLO的干净声底偏差明显.
如果把RPX33和SOLO去做切换对比,是会觉得反差相当地大. 如果你本身是喜欢SOLO纯净音色的人,很可能如我一般对RPX33感到不适应.
不过我现在还是学会了欣赏RPX33的独到音色,和它的长处. RPX33音色不象RP7胆机那么毒,是的,肯定没有RP7毒,但它大气,宽厚,松弛而保有不错透明度的声音,还是值得赞赏的.
今天应朋友之托,又拿店里的K701和HD650,仔细比较了在莱曼和RPX33上的听感.
分开说一下,最后再总结. 这样比较妥当.
先说K701. 在K701上我体会到的两个耳放的区别,是有些意思的.
K701是一副音乐性出色,音色"柔软文雅"的耳机,HI-FI特性方面并不象森海600/650那么"突出".
比方,动态,速度感,低频力度,高频泛音延伸,K701都不突出. 但它总体给人的柔软雅致的音色,是其他同价位耳机无法提供的.
这是它的独特卖点.
RPX33推动下的K701,是音色异常纯净透明而文雅,有一种内敛而纯美的格调.
它没有去加强K701的HI-FI素质,使它活泼一些,或低频强烈一些. NO. 它没有这么做(SOLO是这么做的).
但它完好地揭示了K701本身的美感.
莱曼下的K701,其实按理说也不错,但和RPX33比,显得: 1)信息量稍少,这是我昨天在ED9和HD600比较时都察觉到的现象;
2)音色不如RPX33纯美,感觉有些杂质似的,有时声音略"冲".
RPX33把K701控制得更好,声音始终在最佳状态演唱,一点不紧张,而且RPX33机器本身音色更优雅,而莱曼本身音色比较温暖而饱满,但没有RPX33的优雅和从容(音色略紧,透明度略差),所以主观上使你感觉K701的音色不如RPX33那么优美纯净.
这是一副HI-FI性远比K701突出而夺目的耳机. 特别是它的低频动态潜力,是非常大的. 莱曼驱动下的HD650,应该说是不错的水准(只要你喜欢它温暖厚实的风格),但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低频质量不是最高,体现在低频下潜深度不够,而且不是很均匀平坦,而是低频有一个峰似的,再往下,下不去,搁在这里了. 第二,音色厚是厚了,透明度不够. 除了这两个小问题,莱曼推HD650是OK的.
RPX33显然是更高明的,这不用怀疑了. 它具有更完整的信息量,低频更平坦地下潜,力度也扎实一些. HI-FI是挺有意思的,有时,缺了一些信息量,你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但又难以具体说出来; 一旦听到更高级的,信息量更完整的制品一比较,你就觉得"豁然开朗"了!
RPX33的音场也是比莱曼打开一圈的,这我昨天就说了. 不再赘述.
最后要提的一点,还是那句老话: RPX33的宽松大气,是莱曼不及的. 莱曼的声音相比之下觉得略偏紧张,不够自如,不够优雅. 其实从本质上说优雅是出自于松弛的. 就象一个人只有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表现最好; 歌唱家只有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才发出最美的音色. RPX33的更宽广的播放能力,使它能以更宽松的状态工作,使发出的声音不紧张,松弛自如,而莱曼限于素质,就做不到这种状态和境界. 它输在这里,也只能说是心服口服,因为这是档次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