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世纪“光怪陆离”的钢琴协奏曲(完)

(2011-05-07 18:58:04)
标签:

钢琴协奏曲

钢琴

文化

分类: 音乐及唱片
很多乐迷听音乐翻来覆去在18-19世纪的作品里兜圈子,固然那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宝库,但20世纪同样产生了很多值得欣赏的优秀古典音乐作品,而且比起18-19世纪的音乐来,变化跨度更大、个性特征愈加明显;我们现在主要听的20世纪音乐,还是诞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在这短短几十年内,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可以在差不多同一时候写出截然不同的作品,而这一现象在18-19世纪是很少见到的——当时,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诞生的音乐作品,风格和形式上往往差别不大,至少,难以象20世纪的作品那么反差巨大。

所以20世纪是一个音乐风格呈现千变万化的年代、一个充满革新、新意的年代,一个“光怪陆离”的年代(此词在此无贬义)。20世纪的经典作品,是很值得乐迷们涉猎和欣赏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套Philips出品的20世纪钢琴协奏曲作品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套CD,觉得它无论是从选曲、演绎、录音的角度来说,都是优秀的。当然,这套CD已绝版了,非常难找,所以我会抽空慢慢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两套共4CD的封面。可以看到它包含了哪些作品——都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优秀、有代表性、最值得听的钢琴协奏曲。具体地说,包括了晚期浪漫风格的拉赫马尼诺夫第3、普罗科菲耶夫第2、3、民族特色浓郁的德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个性强烈的巴托克的2、3两首钢琴协奏曲、美国风格的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及F大调钢琴协奏曲、拉威尔的2首钢琴协奏曲(G大调、左手)、以及现代派意味十足的勋伯格钢琴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与木管的协奏曲”。一共12部作品。

我不确定是否这套唱片只有Vol.1和Vol.2,有没有Vol.3。不过我是没见过有第三卷。从选曲角度说,我认为最应该补充的是萧斯塔柯维奇的2首钢琴协奏曲。不过可能是因为Philips没有这个曲目的录音,所以只能阙如。

注意唱片封面右侧列出的演奏家的名字——几乎都是一流的人物。

20世纪“光怪陆离”的钢琴协奏曲(完)

20世纪钢琴协奏曲的第一卷的CD1地址来了,感兴趣请速下:

http://u.115.com/file/e6xtoteu#
文件名:20_century_piano_concertos_1.rar
 
此碟包含了3部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的第3——这是他5首钢琴协奏曲里最常演出的一首——由霍洛维茨的著名弟子贾尼斯演奏(Track 1-3);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的“西班牙花园之夜”,由女钢琴家哈斯基尔演奏(Track 4-6);格什温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由美国钢琴家Eugene List演奏(Track 7-9)。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3钢琴协奏曲,确实算不上“好听”,而且他的音乐里总有一些怪腔怪调的成分,但20世纪的音乐嘛,要带着宽广些的心态去听,去接受它里面的“新奇效果”和高度个性化的腔调——虽然无法保证每个人会喜欢上它。至少,这里的演绎版本是一流的,贾尼斯的钢琴演奏、康德拉辛指挥的莫斯科爱乐,给出一个非常圆熟的演绎。

注意,这里的“西班牙花园之夜”是哈斯基尔最后的录音之一,2个月后她就去世了。由她来弹奏这首充满异国风情的浪漫化柔美作品,也实在是非常合适的。

很多人喜欢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其实他的这首钢琴协奏曲有着非常类似的性格,甚至个性更强,很有趣味和可听性。我猜喜欢“蓝色狂想曲”的朋友们一定会同样喜欢这部作品。从本质上讲,格什温这位作曲家不太适合写正经严肃的古典体裁作品,比如协奏曲、交响曲等,但这一次他的尝试,却确实造就出了一部独特的钢琴协奏曲。

http://u.115.com/file/dnump06j#
文件名:The_20th_century_Piano_Concerto_vol.1_CD2.rar

以上是CD2的链接地址。内容包含了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第3——科瓦塞维奇演奏(Track 1-3)、斯特拉文斯基的“为钢琴和木管的协奏曲”——科瓦塞维奇演奏(Track 4-6)、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Eugene List演奏(Track 7)、拉威尔的“左手”钢协——科奇什演奏(Track 8-10)。

我个人十分喜爱巴托克的3首钢琴协奏曲,故重点推荐这里的巴托克第3钢琴协奏曲,这个演奏版本也是我非常偏爱的,演绎和录音都棒。这是巴托克死前不久谱写的作品,甚至他都没能把作品彻底完成,留下的一个尾巴是由他的学生补写完整的。它的末乐章有种重归巴赫的纯净简朴之感,作为巴托克的“天鹅绝唱”,是特别值得留意欣赏的。
 
唱片上接在巴托克第3钢琴协奏曲之后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首钢琴协奏曲,作曲家把它命名为“为钢琴和木管的协奏曲”。这是一首所谓“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在特征上和巴托克的钢协有相似之处,快乐章和慢乐章都有这种相似感。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一样,本人都是优秀的钢琴家,他也很喜欢弹奏这部作品,可见这算是他的得意之作。注意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在巴托克的钢琴协奏曲中,作曲家都着意发掘钢琴的打击乐器的特性,由它制造出节奏紧张度和推动力,而不象浪漫派作曲家那样突出它的歌唱性、连奏能力。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左手钢协”是很有意思的一部作品,是为一位失去右手的钢琴家创作的,演奏中只需要用到左手,故此得名。虽然只许用一只手演奏,但作品仍写得十分辉煌,听起来有时使人难以相信光是一只手弹钢琴就能出这样的效果。为了弥补一只手演奏带来的难以避免的音域局限性,作品中较多使用了乐队和钢琴的彼此呼应、照顾,也是它的一个值得聆听之处。

以上第一卷的“20世纪钢琴协奏曲集”2CD,1999年出版。碟为半银圈Made in Germany。
 
20世纪钢琴协奏曲集第二卷CD1的链接来了:

http://u.115.com/file/dnjqey9n#
文件名:The_20th_century_Piano_Concerto,_vol.2_CD1.rar

这张碟里收入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2钢琴协奏曲——演奏者是格鲁吉亚钢琴家Alexander Toradze(Track 1-4)、拉赫马尼诺夫的第3钢琴协奏曲——演奏者是匈牙利钢琴家柯奇什(Track 5-7)。其中当然是柯奇什的名气更大一些,但事实上Toradze的普罗科菲耶夫协奏曲也是一个很好的版本。

这两部都出于俄罗斯作曲家之手、而且创作年代相近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放在一起欣赏,是蛮有意思的。当然从流传程度来看,拉3要出名得多,它的曲调要通俗、“口水”一些,钢琴演奏技巧也要更华丽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普2”虽然没有那样容易琅琅上口的旋律,但胜在个性化的音调十分突出,同时依然可以听到俄罗斯深厚的音乐底蕴。和拉赫马尼诺夫一样,普罗科菲耶夫本人也是一位钢琴演奏能手,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的段落。
 
 
第二卷CD2里的三首作品,我觉得都是很有听头的。

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Track 1-3),和前面的“左手钢协”差别很大,这里带着明显的异国情调和一些JAZZ的节奏元素,听起来很“现代”、很“带劲”,是一首活跃、有生气和想象力的作品。在两个生动的快乐章之间夹着一个安详凝定的慢乐章。匈牙利钢琴家柯奇什的演绎可以列入优秀版本之列,颇值得欣赏。
 
巴托克的第2钢琴协奏曲(Track 4-6),和前面的第3钢琴协奏曲一样,是一首个性十足、我很喜欢的作品。这里收入的依旧是我喜爱的科瓦塞维奇的版本。在这部作品里,钢琴被处理得更象是一件“打击乐器”,而且敲击得很繁忙。对演奏家来说,是一种技术挑战和耐力的考验,对听者来说,这种高度个性化的音乐,也很“挑”知音。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非常难听,特别是对那些听惯了萧邦、舒曼钢琴作品的人来说,但我个人接受并颇喜欢这部协奏曲的效果。钢琴这件乐器是潜力很大、花样很丰富的乐器,它并不一定总是象在萧邦作品里那样“歌唱”。巴托克所开拓出的钢琴的表现力,同样是很值得欣赏的。
 
可以特别注意第一乐章的音响效果——在这里乐队中的弦乐器部分保持沉默,变成钢琴敲击和号角、木管的对答。效果很“干”,但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在作品的第2乐章里,弦乐器终于亮嗓了,奏出一种圣咏式的音调,但钢琴进入后,音乐的情绪就开始复杂起来,整体上说这是一个内容比较复杂的乐章。第三乐章完全回归到第一乐章的气氛,弦乐器被压制(虽然不是完全静默),乐队中的打击乐器、铜管、木管和敲击性的独奏钢琴交织成一幅极富个性的音画。这样整部作品形成一个拱形的结构——效果类似、甚至共享主题的第一和第三乐章,夹着一个对比性的慢乐章。
 
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Track 7-10),可能是2卷唱片里最为“现代派”、相对最难接受的一部。一般乐迷都知道,勋伯格这位作曲家,是和12音体系、无调性联系在一起的。确实,这部钢琴协奏曲也是12音的作品,是无调性的。所谓12音体系,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人工的音乐体系——它刻意取消自然的音乐调性,通过强行人工的安排,使得平均律里的12个音具有相同的地位、没有一个调中心,从而“制造出”一种没有调性感觉的音乐。我个人一直觉得,无调性音乐是“反人性”的东西。人性是喜欢调性的,是喜欢有调性的音乐。人随口哼唱出的音乐,都会是有调性的,只有鸟才会无调性地乱叫!所以刻意制造出一个没有调性感觉的音乐,虽然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玩法”,但事实和历史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乐迷不接受它。
 
当然,作为偶尔的涉猎,还是OK的。这部以12音无调性手法写成的勋伯格唯一的钢琴协奏曲,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还有一个小标题,如果是对12音、无调性有兴趣的,可以尝试听一下,体会那种特异的感觉。当然,作品除了没有调性感觉外,其他方面,比如节奏、配器、钢琴和乐队的对话、音乐的对比等,还是比较传统的,简单说,还是可以听出一些“感觉”的。
 
顺便一提,收在这里的布伦德尔的演奏版本,恐怕是这部作品最优秀的版本之一了。当然,如果你完全不接受这部作品,那版本好坏就无所谓了。

第2卷CD2的地址: http://u.115.com/file/bhn6y8pg#
文件名:The_20th_century_Piano_Concerto,_vol.2,_CD_2.rar
 
 
最后,我补充一张很精彩的CD。这就是CBS出品的一张名盘,收入了萧斯塔科维奇的2首钢琴协奏曲、1首大提琴协奏曲。这3首协奏曲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里的演绎也十分精彩,2首钢琴协奏曲分别由普列文、伯恩斯坦弹奏(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大提琴协奏曲则由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傲慢帝指挥费城交响)。由于事实上普列文和伯恩斯坦两位在以指挥家成名后都很少担任钢琴独奏(顺便一说,普列文早期作为爵士乐钢琴家的演奏也很有听头),所以这里的录音都是很珍贵的。罗斯特罗波维奇更是萧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7)的不二人选,这部作品本身就是题献给罗的,并由他首演。

CD是奥地利DADC压片的。CD上没有详细标注录音的时间,但应该是1950年末—1960年初录制的。其中大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是这个曲目的第一个录音(查这部作品的首演时间是1959年10月9日在莫斯科)。
 
20世纪“光怪陆离”的钢琴协奏曲(完)

萧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的一位杰出大师,不仅是在俄罗斯音乐的范畴内,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他的这3首器乐协奏曲都是非常精彩的,快乐章“有劲”,有着与众不同的节奏感、紧张度,同时萧也很善于写出动人的慢乐章。在我看来,萧是同时代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大师,比同样是俄罗斯人的普罗科菲耶夫要高明得多。这里的3首协奏曲都属于20世纪的经典,都很值得一听、再听、反复欣赏。

虽然伯恩斯坦是一位大师级的指挥家,钢琴也着实弹得很好,此外萧斯塔科维奇的第2钢琴协奏曲甚至是他第一个在西方世界演奏的,但我还是觉得普列文演奏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要更为吸引。普列文敏锐的触键、节奏感,不仅使他很善于演奏jazz,也使他演绎的这部协奏曲充满生气和动力,非常精彩。
 
分享地址:http://u.115.com/file/e6104vjf#
文件名:Piano_and_Cello_Concertos.rar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