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百听不腻的一首钢琴协奏曲
(2011-05-06 10:06:56)
标签:
舒曼钢琴古典音乐文化 |
分类: 音乐及唱片 |
爱乐多年,发觉即使是在古典音乐的宝库中,真正百听不腻、常听常获感动的作品,也是很难得一遇的。记得有前辈说过,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换取第一次听到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时的新鲜感、心灵的冲击和感动。确实是这样——第一次听某部作品时的那种新鲜、兴奋、愉悦、激赏,是非常珍贵的体验。当我们听了10次、20次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虽然可能仍喜爱它、仍愿意听它,但第一次时的那种心情和激动,是无法再寻回了。
在我听过的众多钢琴协奏曲中,我觉得最能用“百听不腻”四字来形容的,是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浪漫派大师舒曼留下的唯一钢琴协奏曲,从不知何年何月第一次听到它、喜欢上它,到现在,我每次聆听,竟仍不觉厌烦,仍会被它感动。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情——我对这部作品,竟然产生出一种类似“眷恋”般的情感。
在我听过的众多钢琴协奏曲中,我觉得最能用“百听不腻”四字来形容的,是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浪漫派大师舒曼留下的唯一钢琴协奏曲,从不知何年何月第一次听到它、喜欢上它,到现在,我每次聆听,竟仍不觉厌烦,仍会被它感动。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情——我对这部作品,竟然产生出一种类似“眷恋”般的情感。
这部彻头彻尾的浪漫派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从头优美到尾”的作品。作品的三个乐章,其整体基调,都可以用“优美”二字来概括;更具体和细致些说,我觉得第一乐章是一种充满自由、灵感的变化流动的优美、第二乐章是细腻而温暖的柔美、第三乐章则是一种洋溢着新鲜激情的优美。三个乐章无一不美、无一不优美,组成了一首浪漫派作品宝库中罕见的美到极致、灵感到极致的作品。这既是舒曼作为作曲家的最富于灵感和才气的作品,也是我接触过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的极品,是一首真正使我觉得百听不腻、常听常新的作品。
资深的乐迷个个都应知道,在出版唱片时,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把舒曼的钢琴协奏曲,去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两首作品合为一张唱片。这样搭配而成的唱片很多,简直无法穷举。可以说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如果单独出现在一张唱片上、竟没有和另外一首组合出现,反倒成为少见。
这个搭配方式是从何时开始的,我没有考证过,但这么做显然是有理由的——这两部钢琴协奏曲调性相同,有着类似的优美清新的基调,给人一种“姐妹篇”的感觉,合起来也正好是一张唱片的长度。
但两部作品相比,听久了之后,我觉得毕竟还是格里格的协奏曲稍微更容易腻些,而舒曼的协奏曲更为经听。初听可能觉得两首都十分好听!甚至格里格协奏曲的某些段落,更优美和空灵一些,但日子久了之后,听了几十遍乃至不知多少遍之后,两者的耐听性还是分出了高下,至少在我听来是这样。现在我还是更愿意听舒曼的钢琴协奏曲,并且真正地相信,这是一部我无法听腻的奇妙作品。
这个搭配方式是从何时开始的,我没有考证过,但这么做显然是有理由的——这两部钢琴协奏曲调性相同,有着类似的优美清新的基调,给人一种“姐妹篇”的感觉,合起来也正好是一张唱片的长度。
但两部作品相比,听久了之后,我觉得毕竟还是格里格的协奏曲稍微更容易腻些,而舒曼的协奏曲更为经听。初听可能觉得两首都十分好听!甚至格里格协奏曲的某些段落,更优美和空灵一些,但日子久了之后,听了几十遍乃至不知多少遍之后,两者的耐听性还是分出了高下,至少在我听来是这样。现在我还是更愿意听舒曼的钢琴协奏曲,并且真正地相信,这是一部我无法听腻的奇妙作品。
至于唱片版本,差不多每个成名的钢琴家都弹这首作品的。有几个钢琴家,就有几个版本。事实上还不止,因为不少钢琴大师录过几次。
比较出名的“发烧片”,是DECCA出品的鲁普的版本,演奏和录音都好,上过多次天碟榜。安全的选择就是它了。另外SONY录制的Perahia的版本也是数码时代安全的选择——演绎和录音都好。我个人的偏好也许对别人没有多大参考意义——我喜欢Kovacevich/Colin Davis的版本、还有我专门介绍过的捷克大师莫拉维茨(Ivan Moravec)的版本。
比较出名的“发烧片”,是DECCA出品的鲁普的版本,演奏和录音都好,上过多次天碟榜。安全的选择就是它了。另外SONY录制的Perahia的版本也是数码时代安全的选择——演绎和录音都好。我个人的偏好也许对别人没有多大参考意义——我喜欢Kovacevich/Colin Davis的版本、还有我专门介绍过的捷克大师莫拉维茨(Ivan Moravec)的版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