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白谈发烧:菜刀是用来切菜的,斧子是用来砍柴的

(2007-08-20 20:03:25)
标签:

其他频道

音响发烧

分类: 发烧理念
一件发烧制品,不管是耳机,耳放,CD机,一根线材,还是喇叭,功放,物尽其用,用得其所,才是好,才是明智的使用者。如果拿菜刀去砍柴,或者拿斧头来切菜,然后用得不合手,就责怪菜刀和斧子不好,其实等于是责怪自己不能物尽其用。

发烧制品,很多是有自己的性格。真正象“老好人”一样,或者“万金油”一样(上海话“万金油”是指那些哪里都可以擦,哪里都可以用的东西),随便什么情况,随便什么器材一搭,都出好声的,很少。

随便举几个例子。

耳机的例子。拜亚动力DT880是不是一副好耳机?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各人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一个事实是,DT880是拜亚最经典的耳机之一,从二十多年前问世至今,出过不同时期的多个版本,如果说它不好,有点说不过去。

但事实是,如果拿DT880随便接个CD和耳放一播,如果用来听摇滚或一些后期制作痕迹很重的流行CD,很多情况下,DT880是不怎么好听,甚至可能“恶声”的。

奇怪吗?不奇怪。因为是拿斧子来切菜了。不是聪明的使用者。

聪明的使用者,会根据DT880的特点,配台音色甜润的胆机耳放,晶体管耳放并非完全排除,比如音色甜美的英国Sudgen Headmaster,就很合用,SMERT大侠就这么搭配的,听得很开心。聪明的使用者还会用DT880来欣赏录制良好的古典音乐或人声,它会发挥得很出色,声音会非常纯净透明,无杂质。

GRADO RS1。这是副好耳机吗?也许有人说,这么出名的东西,能不好吗?!但你试试拿RS1去听交响乐看看,或者看DVD大片用来听伴音。还可以给RS1配台音色浓郁的胆机,哈哈,这样RS1就基本成了“砍柴的菜刀”,你会发现RS1是贵得没道理,贵得恶心——因为你没用对它“贵的地方”。

AKG K501。这副耳机够出名了吧?好,买一副玩玩,听什么呢?听ROCK-N-ROLL。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sweat.gif 这样K501快成了“窦娥”了。拿一副身具维也纳古典气质的轻灵优雅的耳机,去欣赏本应RS1出场表演的美国式狂放ROCK,近似于把一位优秀的芭蕾舞者摆到拳击场去角斗。

看看箱子系统,情况是一样的。所谓“搭配”,其精髓就是物尽其用,避免用斧子切菜或菜刀砍柴。如果用DENON PMA2000去推ProAc Response 1,会得出“DENON放大器又冷,又硬,ProAc喇叭又瘦,又尖”的结论。其实两个都是好东西,只不过都被用错了地方而已。

ProAc,我以前玩喇叭时代最喜欢的喇叭品牌,声音阴柔细腻,清丽开扬,飘逸优美,令我喜爱不禁。它有两个特点,一,灵敏度不高,输出力小的放大器推不开来,二,声音是偏瘦的,是燕瘦,不是环肥。用晶体管耳放并非不可以,要力大,还要声音细腻,典型的如日本Accuphase,贵!胆机才是它的至爱。上Jadis,就爽!可惜一样买不起。妥协的方式就是用国产胆机,换根管摩一摩。虽然比不上Jadis细致华贵,至少是能听入耳了,不会出现“又瘦又尖”的病况。

大多数HI-FI器材,说它好(或不好),其实是有个隐含的背景或前提。在这个背景下,前提下,才是好东西(或不好的东西)。极少有什么器材,是可以不问背景和情况,放到哪里,都好声的。如果不问前提和背景,不搞清楚具体状况,真是要吃药的。

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的,或者声音透明度高的器材,是格外讲究“背景”和“前提”。因为它由于自身的特点,表现的好坏是比较受制于周边环境的,如前后端、线材搭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声音有个性”的代表,是K501,一个是“声音透明度高”的代表,是DT880。

反而对环境和背景要求不高的,或者说比较随便容易出好声的,是那些音色温暖、甜润、醇厚的器材。这是一条规律。也不难解释,因为声音做得温暖,甜润,醇厚,就比较容易用自身的“厚、润、暖”去掩盖掉前后端的很多东西,出来一个不难入耳的效果。HD580那么受欢迎,关键原因就是这个。它是典型的“厚、润、暖”的耳机,接什么线,插什么CD机,都问题不大。
当然,这类器材也要为“容易出好声”付出一定代价——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代价就是,此类器材往往声音的通透度和纯净度不是最佳,声音不是太透明。

所以 ... Be a wise user!

越是好的东西,有个性的东西,你喜爱的东西,越是不要虐待它,越是精心去服侍它,使它出状态,至少不成为砍柴的菜刀或切菜的斧子。

所以在网上读到别人说某器材好(或不好),先搞清楚上下文周边环境。要是你听交响的,已有台声音肥厚的胆机耳放,“听说”RS1是神器,赶紧买回来 ... 就要吃药。

个人还有一个小心得。很多人配系统时,喜欢“一枪头”买全整套,回家就可以舒舒服服听,万事大吉。其实这也是偷懒。我个人的建议,一直是,先配齐三大件,搭好系统框架,先用普通线,甚至鸡线,听起来。一方面煲煲机,一方面熟悉这套系统。等过了一段时间,等你熟悉系统的声音了,找出缺点和与你心理期望的偏差了,再去考虑线,因为这是微调系统,纠正偏差的最后一招了。你如果买一套的时候就图省事把线买好了,就失去了纠正偏差的机会。再要纠偏,就要出血了,要换线了,浪费钱了。
2007年2月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