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音响发烧 |
分类: 发烧理念 |
小白年纪虽然不大,36今年本命年,但却亲身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的发烧热潮。如今HI-FI门庭冷落,回想起以前的一些盛况,颇有感触,一些零星的回忆片段会跳出来。不知论坛上有几许和我差不多背景的老朋友,大家一起回忆回忆。
1.《无线电与电视》——这本杂志是当初无数发烧友的启蒙读物和入门指南。发烧轩主田寿宇及其夫人赵娜丽,当初在发烧友中的知名度度,可是如日中天。这本杂志今天还在出版,但已经难得买到。可惜!记得杂志有一次大炒TELARC的那张真炮版1812序曲,还为大家提供金属磁带复制服务。呵呵,真不敢想象动态范围只有60-70分贝的金属磁带是如何去记录CD上的大动态炮声信号的。 2.兴谊商店——当初在延安中路的一家小店,专卖发烧补品,我还去买过SOLEN电容摩过自己的喇叭。这个店的知名度主要就是靠《无线电和电视》杂志上的广告。杂志有一度狂炒摩机,鼓动大家换CD的运放,换电容,换电阻之类,这个店正好卖的都是摩机补品,生意大好。 3.江西中路农工商——这个店当初是上海极少数几个可以看到、买到高级些HI-FI器材的地方之一(另外几个地方有南京路的音乐书店、淮海东路一家商店)。经常有发烧友去泡。我也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看到3/5A和MARK LEVINSON的器材。还买过一套声雅的前后级胆机AB32。 4.音乐书店二楼——这个地方一度也是上海发烧友的“圣地”。BW、INFINITY、JBL喇叭,我都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看到和听到。还有NAD、MARANTZ放大器。这些器材其实档次都不高,也就3000-6000元的档次,再高档的很少,但就这些钱,当初也是一大笔钱。(当初平均工资300-500元。) 5.音响展——哇!当年的音响展,可不象如今,人丁稀少,当初可是人潮涌动,看到国外高级器材,脸露景仰之色。记得第一次听到KENNY G,就是在1992年一次音响展上,地点应该是上海展览馆。是用MK的前后级放大器推JBL一对比人还高的三角形大喇叭(型号是Ti什么的),音效杰出,反正当初是听得我目瞪口呆。后来就拼命找KENNY G的这张LIVE,终于在几个月后买到,回家狂听,真正是几乎每天都听一遍。 ...... |
2003年12月 (完) |
前一篇:小白谈发烧之“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