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八大景之一——石淙会饮
(2019-10-11 21:44:36)嵩山八大景之 ——石淙会饮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典礼,夏、商、周三代,即开始封禅。封:筑土为坛祭天帝;禅:指祭地,通常在较小的山上举行。古人以为泰山最高,人间帝王应到泰山去祭天地,表示授命于天,来进一步树立统治者的地位和形象。自黄帝封泰山到齐桓公就有七十二位帝王到泰山封禅。以后的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等,都是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为了在嵩山封禅,并为在嵩山封禅作舆论上的准备,武则天在登嵩山封禅的前一年,封嵩山为神岳,尊中岳神为“天中王”,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并最早把中国古代的后妃制运用于封禅之中。
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腊月,武则天起驾前往嵩山。嵩山从山脚到山顶,道旁的树木用丝绸包裹树身,登山道两边排列着采衣锦绣的卫士。每到险隘处,武则天就下轿步行,领略天然美景。武则天登上嵩山峻极峰,在“登封坛”加封中岳神“天中王”为“天中皇帝”,将中岳神的配偶“灵妃”加封为“天中皇后”;封夏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皇后”,封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连仙人王子晋也被封为“升仙太子”;她还自撰了一篇自我歌颂的《升中述志碑》文,刻立于嵩山峻极峰的祭坛南边;在少室山万羊岗设祭坛祭地;“立大周封祀坛碑”举行祭祀少室典礼。同年她又在嵩阳书院前建“朝觐坛”,在封中岳神后到此接受群臣朝贺,随后到阳城参观游览。为纪念她在嵩山封禅大功告成,武则天诏令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
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五月,武则天再次游览中岳,在嵩山南建三阳宫避暑,并大宴群臣。第二年再到三阳宫。
三阳宫:唐时为武则天建造的行宫,当时是一座楼阁亭台齐全,景色清雅壮丽的宫外御苑。武则天在三阳宫休假避暑,嵩山的一些名胜古迹和景色旖旎的地方便成为她休闲游玩的必然去处。三阳宫就建在石淙河的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
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百仞高崖藏日色,千寻幽洞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李显诗: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李旦诗:
奇峰嶙峋箕山北,秀峨岩蛲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离惭。
树影蒙笼障叠岫,波声汹涌落悬潭。
但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依御通三。
武三思诗: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口乘龙。
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
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狄仁杰诗: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洞幽。
羽枝遥迎鸾鹤驾,惟宫直坐夙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予陪元圃宴,余年方供赤松游。
张易之诗: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千丈松罗交翠幕,一山秀水当鸣琴。
青鸟白云王母使,垂断藤葛野人心。
山中日幕幽岩下,冷然香吹花落深。
张昌宗诗:
云车遥裔三株树,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硷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姚元崇诗: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李峤诗: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薛幄坐云扃。
鸟合百籁疑凋管,花发千岩似画屏。
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冷冷。
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邱是福庭。
苏味道诗: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暖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竹+耳)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日落宸襟有余兴,徘徊周骊驻归銮。
崔融诗: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
龙旂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
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
今朝出豫临元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阎朝隐诗:
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氛。
千种岗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
花落风吹红的历,藤垂日晃绿氛氲。
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徐彦伯诗:
碧淀红涔峨嶂间,淙嵌浮蛆荐成湾。
琪树旋娟花未落,银芝窟咤露初还。
八风行殿开仙榜,七景飞舆下石关。
张荐席云平圃宴,炮煌金记蕴名山。
薛曜诗: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影镇韶年。
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
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杨敬述诗:
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
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厄。
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
林壑偏能留睿赏,长天莫遽下丹曦。
沈佺期诗: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
溪水冷冷杂行漏,岩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
自昔汾阳纡道驾,何如太室览真图。
于季子诗: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人虞弦。
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亿万年。
宋之问诗:
离宫秘苑胜嬴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摩崖前右边有一座天然悬空石洞,从这个石崖西攀缘爬上,进入西洞口,慢慢穿过走向东边的一个小口,面对着潭水东边沿的入水处,每逢农历七月,潭中的鱼逆水而上,和东来之水顶头
撞击,翻身跃起一米多高,蔚为壮观,入八月便顺水而下,因此,有“七上八下”之说法。此洞内每逢酷暑炎夏,荫凉清爽,又有微风飘扬(穿洞风),顿感心旷神怡。洞中有一天然长方形石板,约2米长,1米多宽。传说武则天当年游石淙时曾躺在此处休憩,因而习称“娘娘坑”。
前一篇:[转载]不可不知的河南名碑
后一篇:嵩山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