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清明何以倡议文明祭祀

(2018-04-05 07:01:27)
标签:

时事评论

清明节文明祭祀

杂谈

分类: 2018年

    在这2018年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文明、和谐、平安、便利的清明祭祀氛围,践行绿色低碳祭祀新风尚,提升文明形象。而且,在这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告慰逝者、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有不少地方都已经特向社会各界及全体市民发出了文明祭祀倡议。比如说要树立文明意识、公德意识,需要到指定场所祭祀,不在市区、城乡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和小区、树林、草地烧纸钱、抛洒祭品,用低碳、环保的方式祭奠,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等,来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并且主动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祭文诵读、网络祭祀、社区公祭等低碳、环保方式纪念故人,变为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缅怀。等等等等。

    应该清楚这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这样记载的,即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在《清通礼》则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针对各式各样的新潮祭品,社会上的争议之声不绝于耳,新华网曾发表评论说:祭祀文化是严肃的,应避免庸俗化,同时应倡导绿色祭祀。清明节祭品,总是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力。去年是宝马香车,今年是冥间护照,不知明年又该出现什么“新品”?清明节要与时俱进,“网上祭祖”等新事物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载体的有机融合,但不少时髦祭品与清明的文化内核背道而驰。

    而稍微了解到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就知道,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这种传统祭扫的习俗,然而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习俗产生的危害已显露。但也有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或者造成安全隐患,燃起的火会威胁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焚烧所产生的烟雾纸屑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今的环境里,清明节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庄重而宁静,很显然,两种文化的取向和氛围格格不入。而事实上对于祭品的本意是为了缅怀逝者的德行,弘扬先人的品格。况且,诸如像文化的粗鄙化带来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面对清明节被时髦祭品的无厘头解构,我们绝不能一笑而过。其实,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换句话说,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既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或者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祭祀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作为扫墓礼节的重要一环上香、焚纸钱以寄托对祖先亲人的孝意和哀思但墓地坟茔大多在郊区农村,山林茂密如有用火不慎,引起山林草地火灾清明节前后,因祭扫燃放鞭炮、烧纸钱而引发的火灾,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可以失火罪论处,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在此之前的清明节,就有关于祭祀发生火灾而被判刑的事情。例如说,一位名为孙某的,到某旅游度假区某村南部笔架山秃岭处为其父亲上坟,在点燃香、烧纸时引发火灾,孙某救火未果逃离现场。即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失火罪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由此可见,在这里还是需要倡导文明祭扫或者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同时也不在路边、广场、小区、树林、草坪等场所焚烧纸钱及冥物,用更加绿色、文明的方式继承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在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诸如此类。






    于2018年4月5日记


 时评|清明何以倡议文明祭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