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的消息说,10月30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上,一名老人强行要求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女孩让座,但因态度不好遭到女孩拒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拒绝的老人并没罢休,竟直接坐在了女孩腿上!老人的这一举动,惹怒了地铁上的其他乘客更有乘客直指老人“耍流氓”,老人气急之下直接爆粗骂人。一般来说,公交车让座是道德问题,由于该座位为爱心专座,有人表示“既然是爱心专座,让给老人也无妨”。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让座是美德,不让座则是权利,更何况女孩说自己生病了,本身也是弱势群体”。换句话说,让座是理所当然的吗?先不讨论前面提到的事情,不让座也不代表道德败坏。
通常来说,对于公交车不让座未必就是不道德。没有让座的人并不一定都是道德低下的人,也许他们有病在身,也许他们有别的原因。让座这个问题应该是一种自愿行为,“弱势者”不能把让座看成像法律条文规定地一样严格的行为,不要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要求他人给自己让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尊老、互助的社会风尚,主动让座者固然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在现代文明社会,同样也要尊重别人不让座的权利。
况且,关于公交车上不让座的新闻已经有过很多了,也都是不让座的年轻人挨说挨骂甚至挨揍;这次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动车上,但是除了路程更远、时间更长、让座代价更大之外,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坐自己位置错了吗?”当然没错,这是花钱购买来的权利。被指责“年轻人应该多学学”的女孩之所以感到委屈,是因为她明显感到自己被道德绑架了。倘若是从社会道德和礼仪层面说,任何一个人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都应当表达感谢、感激之情,这是起码的礼仪和礼貌。
而前面新闻报道的实情里,确实不符合千百年来宣扬的道德准则,让座与不让座是受让者与让座者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让座行为的美德和社会认同。可是遇上不让座就粗暴谩骂,却也是当下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已经伤害到了美德和道德的传递。也就是说,把别人让座当成了一种义务,不让座不行,甚至以辱骂、拳打脚踢逼迫他人让座。或者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援救,却不作出任何表示,连句最简单的谢谢都没有,心安理得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与这些有悖道德的行为相比,又是一种“恶劣行径”了都。
当然这里涉及的道德与自私,其实并不矛盾。没有自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理性人,就没有整个的经济学。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私。道德的能量随着社会关系的疏远而逐级减少,越是你亲近的人你越是拥有道德的动机,而在陌生人之间就要少很多;另一方面,道德行为也要有交换物,只不过是物质之外的精神满足。具体到让座,人们会在因让座获得的精神满足,与因让座受损的现实利益之间做出选择。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另则就是对于让不让座从来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只是一个基于个体理性的选择问题。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罚款的方式来强制人们让座,有的老人家则通过自己的嘴巴甚至拳头来指责不让座的年轻人,其实都很荒唐。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动车,如果想要鼓励人们让座,就应该在尊重个体理性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达成。比如说,你可以奖励让座;如果你可以在公交车上划出让座专座,或者在动车上留出相应座位不卖票,也只有“产权”不属于乘坐人,让座才可以被要求。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是由来已久的美德,理应是得到大力提倡。然而,像法国媒体“TOPSANTE”报道,牛津大学教授格雷建议人们不要在公共交通上为老人让座。这样的建议貌似不合乎常理,且非常地不礼貌,但却对老人的健康有好处。每位老人每天至少要进行十分钟的体育运动,理想的选择是快走。而电梯、自动扶梯以及让座,都阻碍了老人们维持身体的健康。虽然不给老人让座很不礼貌,但能够改善其健康状况的话,那么话题就是另当别论了都。诸如此类。
于2017年11月1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