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少年指认小偷何以遭群殴

(2017-02-13 08:35:26)
标签:

时事评论

少年公交车上指认小偷

杂谈

分类: 2017年

    据华商报的消息说,2月11日,有网友发帖称,2月9日早上8时许,陕西一公车上少年大声指认车上小偷组织,却反遭对方一行人拉下车狂殴。有网民表示,涉事小偷在巴士上已多次犯案,他看到当天早上该伙小偷偷去一名女生的手机,再“误导她下车追其他人”。之后巴士驶至余家寨站时,被打少年疑看到小偷再次犯案,大喊“他们才是小偷”,结果被多人拖下车殴打。目前,西安警方成立专案组侦办,警方暂未公布是否介入调查。对于这则新闻里的少年能​指认车上小偷的勇气的确是可嘉的,但问题在于缺乏易子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在从曝光的现场照片看,一名穿着灰色羽绒服的少年被两名中年男子强行拖下了车,其中一个还死死地掐住了少年的脖子,另一男子为了避免被认出还戴上了口罩。在少年挣脱两人后,戴着口罩的男子还上前追打,事发好一会后才有人出面劝架,最终少年被解救离开。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不算是甚么新鲜事儿哩。对于车上以及路人确实驻足围观,也应该说其中不乏精壮的青壮男子,但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仅仅是在一边很淡然地旁观,就好像小偷殴打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木头,却让一位少年等来的却是更多冷漠和小偷的拳脚。

    这类话题不可避免的是​对于报复,他们应该是有思想准备的,不过让他们感到心寒的却是,被救助者与旁人却是一样的冷漠,在他们被打时无动于衷,只充当了冰冷的看客。做了好事,得到的不是鼓励、不是帮助,却是冷眼相待,这应该就是好人好事的最大杀手了,可以将它们杀得越来越少,成为稀有稀罕的东西。而冷漠看客这样的作为,也是把双刃剑,不只会打消人们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与热情,更会助长坏人坏事的嚣张气焰,使它们愈发猖狂肆无忌惮。

    与此同时,也会将这冷漠面对的是自己的话,却是因为对别人冷漠了,别人也会以冷漠视之。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孩子与歹徒面对面冲突,但孩子见义勇为的精神境界无疑值得褒扬与赞美。正因为有广大见义勇为者的满腔热心,这个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正是因为孩子的正直勇敢,才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一代的希望。然而,面对嚣张的小偷,成人群体的集体冷漠,让孩子见义勇为的义举显得如此苍凉。

    这不仅是乘客与行人的丑陋,更是社会的道德伤疤。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个案,还会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孩子们认同了“见义不为”的道德“潜规则”,更多孩子幼小的心灵将变得世故、冷漠,从此带着这样的心态成长,后果才真的是叫人后怕!其实,在​很多时候社会正气的不扬,大都归咎于个体的冷漠与麻木,比如坐视小偷施暴的围观者以及失主。

    诚然,这是个无法绕过的因素。但当冷漠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单独予以诟病其实于事无补,倒是这些围观者何以会如此冷漠或许更值得思考。恐惧与忧虑是人所共有的正常心理。比如,失主面对小偷,或许最担心的不是钱的损失,而是生命受到威胁与伤害;而围观者最为担心,施以援手可能会遭到报复,尤其是公交司机与经常乘坐的乘客,遭到报复的几率会更大。

    但是,这毕竟在缺少保障的情况下,谁也无法预料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实中见义勇为流血又流泪的也不少见。维护正义,其行为实质是权益的输送与替换,比如抓小偷,见义勇为者不仅替失主承担了维护利益产生的伤害,同时也替代了警察的职责。而当社会无法为见义勇为者提供足够支撑与保障,却倡导其蹈险为人的行为,实际上既不道德,也不现实。

    更何况前面新闻的少年指认小偷却遭到小偷殴打,乘客无人援助可以看出其中人性的冷漠,已经严重危害到我们整个社会,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对于人本身是社会中的人,谁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如果我们袖手旁观,或者对做好事者说三道四,以致诬陷或曲解,那么,又怎能体现这个社会的文明?然而,事情也往往是因小恶而引发大伤害,并不是社会之福。因此要在弘扬社会正义,不能片面地泛指与苛求公民的勇气和胆略,在于更深层次地强化对正气的褒奖与保障,以及法治环境上的公平与正义。诸如此类。





    

    于2017年2月13日记​

 时评|少年指认小偷何以遭群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