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文化报5月21日的消息说,曾经身为教师的他,因故意杀人而入狱认为“说话就会惹事”,他开始了漫长的沉默……在狱中沉默了8年后他开口说……时间追溯到2004年4月一天,延边一座边境小城普通而平静。中小学教员李镐哲如约去赴一场牌局,可就是这场与一位同事之间的普通牌局彻底改变了李镐哲的人生。100元,回到家后,李镐哲认真的看了看大半天的战绩,但发现这张他特意放起来的钞票是假钞。于是,李镐哲就给这位同事打去电话,质问对方为什么要给他假币。双方在电话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绪激动之时,约定见面谈。打牌还能收到假币,让李镐哲感到没有面子。临走时,李镐哲揣了一把尖刀。双方见面后,对方让李镐哲要用“敬语”和他说话,几句下来,两人剑拨弩张。“他用甩棍打我,我就掏出刀捅了上去。”这是案发后李镐哲的供述。经过法医勘验,死者腹部等处身中四刀。
而于2004年7月李镐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5年被投入吉林省某监狱服刑。入监后,李镐哲对判决不服,认为自己应该是故意伤害罪,不是故意杀人罪,判得过重,多次申诉无果。在某狱服刑期间,因为与同犯打架被监狱给予禁闭处理,至此他对监狱管理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从此便不与任何人用语言交流。用防御回避的方式保护自己。然而转眼间,李镐哲在监狱服刑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始终没有说话。
事情应回到2010年,为了从多方面查找出李镐哲的“症结”,该监狱民警通过查阅其档案、并到延边走访李的家人和亲友。得知李镐哲在成长期间非常内向,而且心胸不宽广,偏激,“容易记仇”。同时,省监狱管理局安排了知名的心理专家给他会诊。经过多次会诊,专家确定李镐哲属于性格偏执型。这种人对于他所经历的失败不能正确理解,而是归罪于他所接触的人,认为说话多了就会招致祸端。
一般来说,像这种用狭隘偏激的心态看待一切,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不听他人的劝说,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法理,包括自己的父母……患有社交恐惧症。这种症状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因而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者带着畏惧去忍受。同时这李镐哲还存在脱逃、自杀、袭警的可能。等等等等。
从理论上来看的话,类似这种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相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如偏执型人格的人而言,其特征无非是自以为是或者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偏执型人格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换句话说,有着偏执型人格的人和事,其症状至少要符合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或者是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等情形,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
即便如此,对待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正常的比例的话,让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人均有发现。当然,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相对的训练方法,是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是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在目前的环境下,改变性格是可能的,前提是要有想改变的强烈渴望和长期的坚持。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性格里约百分之五十是基因决定的,而另外的就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塑造和完善的。对待有着偏执型人格的人就需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诸如此类。
于2016年5月22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