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都市报的消息说,近日,福州晋安区站北外口小学(民办)的家长刘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5060反映,学校安排学生扫厕所,他认为不妥,应由保洁人员来打扫。对此,校方回应此举是为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然而此事已经多名学生表示,打扫厕所的都是六年级学生,安排的具体时间由班主任来定,每次打扫完毕班级都会给一些橡皮擦等作为奖励。“厕所太臭了,水槽里面有瓶子之类的东西,我们还要用火钳夹出来。”一名六年级学生表示,他基本是“扫一次吐一次”。
诸如像这样对于学校的做法,的确有那么些个家长认为,“我们送孩子上学,为的是学知识,不是去洗厕所的”。相对而言,这家长的说法也不一定就对,问题是学校的做法首先从出发点来看还是好的,只是对于学校这种做法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因为,像这样的劳动强度并不大,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卫生意识。问题在于相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小孩动手能力不足,所以学校即便是只让六年级的学生来打扫,并提醒其他学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让孩子自己体会清洁的困难后,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许多,厕所也更整洁干净了。
由此在实际的状况来看,一般来说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还是可行得,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和卫生观念,而且不存在劳动强度和危险问题。教室既然可以让学生自己打扫,为什么厕所就不可以呢?更何况是有自动冲水系统的厕所?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应该提倡,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越长越娇贵,根本不知道脏与苦两字为何意。
其实因该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即便是有那么些个学生上完厕所,从来不会主动冲水,使得下一个来上厕所的感到十分不舒服。现在让学生适当打扫一下自己使用的厕所,体会如果厕所不干净带给自己不愉快的心情,通过亲身劳动的体验,学生才会懂得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继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培养对所处环境的保洁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只有11、12岁,抵抗疾病的能力都不强,厕所滋生着那么多的细菌,由学生扫厕所太不卫生,弄不好还容易染上传染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若是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学校的厕所到底应该由谁负责冲洗,各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均没有硬性规定。由小学生轮流清洗学校的厕所的情况在小学比较少见。比如说,学校应该召开家长会,跟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把学校之所以组织高年级学生清扫厕所的目的、要求讲清楚,希望这种教育理念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等等。毕竟像厕所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很多人的真实脸孔。
如果学校让学生清洁厕所不是简单的走形式,而真要锻炼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观念的话,就应该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清洁厕所,同时针对种种不文明的入厕现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另则,就是我们时常对于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是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良好人格及发展个性的。教育及锻炼的手段多种多样,如果学校采取的教育手段引起了学生的不愉快情绪,教育的目的不仅无法达到,学生可能会因此慢慢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为了逃避参加某项工作或活动(如洗厕所)而不上学。
然而,学生及家长都已经表示反感情绪,学校就应该考虑换个方式了,以免产生新的问题。即便如此,倘若说是要求学生去清扫教室、操场等地都是应该的,但清洁厕所的工作超过了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故不能让学生来做,即便是清洁厕所的话,还是建议做好要求孩子们带上口罩、手套等卫生措施。也就这样,若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即便是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就是因为小的时候缺乏这种煅炼,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今后都会成为高级人才,如果心态不正,就将成为高不成、低不就,或者吃父母的垮掉的一代,扫不扫厕所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每个孩子都不以扫厕所为耻。诸如此类。
于2016年5月17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