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3月26日的消息说,3月5日,在连续发生两起手术台上“持刀要价”事件后,呼和浩特平安医院因“没有开展人流术的资质,以及在诊疗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被罚款3000元、停业整顿。像诸如这与民营医院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的同时,却又面临“普遍亏损”的现状有关。而医疗行业没着手时,感觉挺美好。但真正开始做却不一样。非理性的东西进来后,会导致结果与预期不吻合,这时候就会出现和医疗本质相悖的东西,伤害到这个行业,伤害到患者的利益。但“持刀要价”背后暴露出民营医院的种种乱象,值得监管者深思。
就目前的环境里,很显然这种民营医院之所以乱象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医院和医生在生存和经营压力下,为了利益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坑骗患者。但这并非全部。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商品,民营医院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一些医院之所以敢抛弃职业道德和医疗诚信,屡屡向患者伸出黑手,还在于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对于正在发展的民营医院来说,如果不尊重医疗规律,不从提高医术和管理水平入手,而醉心于坑蒙拐骗“赚快钱”,浑然不顾“泛滥,虚假,高价宰客”的评价,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断后路。
有人评论说,这种“持刀加价”的性质跟“挟尸要价”可有一拼。挟尸要价尚且只是以公序良俗为代价换取金钱,“持刀加价”赚昧良心钱的代价可是人命。说到底,当一家医院、一个医生把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阉割成了“有钱不赚是傻瓜”,那受损的不仅是患者健康、医生形象、医患关系,也是监管部门的公信力。毕竟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强忍恐惧感和愤怒感,与拿着手术刀的“白衣天使”讨价还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体验?这种身体上的“损伤”,物质上的“强掠”与精神上的“屈辱”,恐怕不是区区数千元就能弥补的。
换句话说,从另则以职业的强势为倚仗,用患者隐私相要挟的“持刀加价”,虽可能一时得逞,但最终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试想,被“持刀加价”劫持以后,显然这样的一种“持刀加价”最终一定会割伤医院自己。而且,“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欺诈式的“持刀加价”,只能让患者更不敢相信医生,戕伤本就脆弱的医患关心。别让“持刀加价”阉割医患互信。目前而言,首先相关部门立即开展调查,对“持刀加价”的医院、医生重拳出击,以儆效尤,决不让“持刀加价”重演。
若说患者走进医院治疗,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了医生。而诸如像这种“持刀加价”的行为无异于趁火打劫,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筹码赚取黑心钱。这救死扶伤本是医生的天职,却被某些居心不良的医生肆无忌惮地用作牟利的工具,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也是弃个人道德和医者形象于不顾。对于这种没有医德的医生,绝不能容忍其在医生队伍里任意妄为。
而这些乱象,表面看来是监管缺席或未尽职的原因,实际上更多的是中国宏大背景“医改不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像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民营医院的乱象已经升级,即从过去的乱收费、虚假宣传、医疗欺诈,升级到了现在的持刀加价。这是典型的“明抢明夺”。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举一反三,查找管理的漏洞,制定更严苛的患者权益保障措施。比如,严格执行医院评级、医生评分制度,让患者也把握“医者”的上升渠道;推行诚信黑名单制度,对欺诈的医院、医生一票否决,等等。
由于近几年大力引进一些民营医院,这些医院由于挣钱心切,于是利用虚假广告,用低价格、优质服务等吸引患者,来一个便宰一个,来一双便宰两个,患者多成了被宰的羔羊。医生之所以敢这样做,因为从业者道德低下,有的根本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对于监管过于疏松,对这类民营医院,平时不出事没人管,出事了被曝光了就退款、批评、警告了事。因此对“手术敲诈”必须零容忍,相关部门对这类民营医院既要加强医德的培养,又要勤于监管,对严重丧失医德的行为,轻者要吊销其执业证书,重者以欺诈罪论处。
于2016年3月27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