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刚刚遭重拳打击的医院号贩子又开始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昨天,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号贩子们都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刚到大门口,耳边就有人念叨:挂号,挂号。同仁医院,专家号只要三百;北大口腔医院更加周到,您今天交社保卡,明天就能取号。号贩子也是分工明确,有的在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则组织人手在院内排队,形成了贩号“流水线”。而一边的保安多是表情木讷,置若罔闻。
我们还记得,就在春节前,一则女患者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让人唏嘘。于是,相关部门打出了“组合拳”,一时间号贩子销声匿迹,患者一片叫好。看来,这管和不管之间,效果就是大不同。我们希望,管了眼下,更得管得长远,患者心里,自有一杆秤。然而号贩子倒卖“专家号”,干的是趁人之危的行当。它阻碍了真正有需要的人及时、便利就医,也使得本就存在的看病难问题更加突出。正因为号贩子扰乱了正常的就医秩序,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才有了积压已久的病患之怨。
其实之前对于医院的号贩子,就已经有人评论说因为医疗资源不足,使挂号如此困难,号贩子才会有利可图。这固然是根源所在,但顶尖医疗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专家号”或是到更好的医院医治。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目前,或者未来十几年内,难以彻底解决。人们对号贩子的深恶痛绝,在于号贩子以不正当的手段垄断了原本为数不多的资源。
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问题还是在现行法律下,抓着贩子只能拘留五天,罚款金额低至100元以内,且拘留、罚款不能并行。如此轻的处罚,当然无法让号贩子在暴利面前止步。我国刑法对倒卖车票、船票的票贩子有明确入罪规定,这对打击倒票行为起到了有效震慑作用,但对于倒卖医疗号源的号贩子,刑法目前没有针对性规定。法律不明,自然导致监管不明,对于打击号贩子,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循,也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也常说,目前号贩子猖獗的根本原因和票贩子大致相同,那就是资源有限。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高强度的工作、与工作量极度不匹配的工资待遇,让许多医护人员也深感不满。但问题是多重的处罚才能震慑得住他们,难道要用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如果这样,那么那些对社会伤害更大的犯罪行为怎么办呢?量刑是一门很严肃的技术问题,不能不考虑法理和逻辑。
倘若设想如果没有号贩子存在,今日患者来晚了挂不上号,明日大不了更早点来——虽然挂号仍然困难,但需求最强烈的人总能得到资源,这对于所有人而言是相对公平的,毕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号贩子的存在破坏了这种公平,无论患者提前在医院蹲守多久,资源总会被号贩子所垄断,而他们再将本来应属于其他人的资源“倒卖”给人们,谋取暴利。“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们“患”的正是这种不公平的存在。
而今对于号贩子在这春节后死灰复燃了,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那么打击号贩子,给患者一个相对公平的就医机会,是当务之急。但面对号贩子猖獗的现象,为何多年来整治效果不佳?现在对保安与号贩子沆瀣一气的质疑声不在少数,从亲身经历来看很多人也有都同感的事情。如果问题出在保安,那么医院可以设置举报制度,若保安被举报与号贩子串通,核实后对保安予以一定的处罚。而对于医院的号贩子的治理,也算是任重而道远了都。
于2016年2月17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