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江娃
东江娃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58
  • 关注人气:26,4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王宝强何以要怒斥酒驾

(2015-12-15 08:00:08)
标签:

娱乐时评

王宝强怒斥酒驾

杂谈

分类: 2015年

    2015年12月13日晚间,影星王宝强通过个人微博发声称自己家人遭遇车祸身亡,斥责肇事者酒后驾车逃逸,“把人撞死了还逃跑,不知道给去世的家人留下多大的伤痛。”14日晚,王宝强发声明,称:2015年12月1日,弟妹霍志平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后方汽车撞飞,撞飞后迅速离开现场,弟妹应抢救无效离开人世。目前有一人投案,另外2人举家逃逸。同时,王宝强为13日晚情绪失控道歉,并呼吁所有司机朋友,能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抑或,记得“醉驾入刑”刚实施时,媒体广泛报道、市民讨论,交警集中查处,犯案者还频频被媒体曝光。于是,酒桌上“醉酒驾车犯罪”的警语不断,酒驾现象确实大为减少。但是当轰轰烈烈整治的风头过后,在有些人心目中,“酒驾犯罪”的警钟就不再常鸣,或者侥幸心理作祟,以为查得松了,没啥大不了的,不少人便放松了对酒驾的警戒。与此同时对于“醉驾入刑”的量刑偏轻,以及一些地方公职人员酒驾后,出现的大醉化微醉、微醉化无醉现象,也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令某些人把“醉驾入刑”并不真正当回事。即便如此,诸如像这事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对于酒驾的判决相对过轻,这也导致打击酒驾的威慑力不够。

    毕竟不少酒驾案,都伴随着宝贵的生命因此而逝去,这样的悲剧绝不应该重现。虽然“醉驾入刑”且它远未真正深入人心,这“喝酒不开车”也并未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准则。为此要一方面常态化查处的力度不可松懈,而在另一方面从立法层面也需思考如何完善刑罚,提高法律的现实执行力及威慑力。说起王宝强十几岁来北京,过着常人无法想像的北漂生活,好不容易熬到头,挤身于明星的行列,如今刚刚过上幸福生活,却不成想遭此横祸,怎能不如此发狂。而且在这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加大,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个别特权者仍我行我素,置法律于脑后。

    的确,这酒后驾车丢证被拘,而醉酒驾车也有的锒铛入狱;这毕竟对他人则因交通事故和酒后犯罪等,许多人因一人喝酒而全家蒙难,饮恨终身;但是对本人则是酒能乱性、醉酒伤身,长此以往也就难保没有长醉不复醒的可能。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人们“喝与不喝”的两难选择,我们不能完全或仅仅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而应该逐步培育和养成一种文明健康的饮酒文化,让内因真正起作用。

    回想一下,关于“撞车党”为何如此长时间能够逍遥法外?为何勒索大笔钱财却能屡屡得手?正是因为抓住了司机酒驾不敢报警的心理,一旦事故发生加上帮凶一旁“分析”,司机只能交钱认栽。随着酒驾处罚就已经升级,虽然酒后驾车现象明显减少,但少数司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驾现象未完全杜绝。许多情况是,遇事司机认错态度极好,在一旁苦苦哀求,多少人都会感到抹不开面子去秉公执法,但两种选择又都让人感到纠结:放他一马,无法平息我们对酒驾行为的愤怒情绪,也难以约束酒驾司机重蹈覆辙;严惩不贷,司机的损失过重会让我们于心不忍。其实,王宝强也是遭遇过车祸的人,像这般义愤填膺于仓猝之间而爆粗口,情有可原,也显示粗犷男子气但问题在于像王宝强的语言里,也的确是缺乏文明于网络,且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了都

    不过,若是冷静下来,还是理性维权为好,譬如提供具体的肇事时间、地点,以大家帮助找到肇事者,绳之以法,才能真正给家人伸张正义。但是对于同样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人们的宽容超乎想象,基本上抱着默认、理解的态度。甚至某些驾驶人把饮酒开车不仅不感到耻辱,反而还到处炫耀,引以为荣。心理上存在的麻木、侥幸,着实令人震惊。而时常,也有人会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是开车上路的每个司机必须遵守的“道德红线”。酒后驾车的侥幸心理,不仅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也同时是对他人生命的蔑视。所以,我们每个人是否该及时制止身边出现的酒后驾车现象?对于酒后驾车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就应该给点儿教训,让他们“长记性”。

 

 

 

    于2015年12月15日记


时评|王宝强何以要怒斥酒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