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江娃
东江娃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054
  • 关注人气:26,4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官员何以遭女儿“举报”

(2015-12-09 20:45:13)
标签:

时事评论

官员遭女儿举报

杂谈

分类: 2015年

    昨天即12月8日的消息说,湖南怀化市委巡视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滕树旗严重违反廉洁纪律、生活纪律,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等被双开,此前其遭女儿实名举报吃喝嫖赌、包养情妇。事情在今年7月21日,有网帖举报怀化市委巡视组副组长滕树旗包养情妇,发帖人自称是滕的女儿,控诉父亲“长期在外吃喝嫖赌、包养情妇、虐待自己”,与其中一个情妇唐某某的私生子已有5岁。当日下午,怀化市纪委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已对滕树旗作出停职处理,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而7月27日,怀化市纪委发布消息称,对滕树旗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的确,诸如像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血缘依然是最为牢固的社会联结纽带。父女作为人伦至亲,说到底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女儿举报父亲”的角色反差,从表面上看不近人情。 如果说女儿劝说父亲是一种私人关系,“女儿举报父亲”则属于公共关系,追求的是一种价值理性。在风险社会,任何人为可控的风险因子都是我们努力消减的对象。而“女儿举报父亲”尽管在路径上有些另类,其对父亲的爱与关心却是实实在在的。

    换句话说,这在一个社会信任缺失的时代里,“女儿举报父亲”不可避免遭遇曲解和误读。在“恶意的揣测”和“丑闻思维”的驱使下,弥漫在陌生人之间近乎变态的不信任再次上演。面对互联网上的纷乱信息、偏激情绪和不良社会心态。就此而言,这种“女儿举报父亲”并不是对私人情感关系的破坏,而是通过诉诸公共规则的手段,来保护和关爱父亲。当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大义灭亲”,更非出于报复或者说“仇视”,而是出于爱和关心。

    但不管这么说,在近年来由于情妇举报贪官的例子很多,而妻子举报丈夫、女儿举报父亲的则不多见。此前,有“发妻”揭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包N奶”并养私生女;还有安徽砀山房产局长刘江辉被前妻及儿子举报落马一案等,每每出现,总会引来舆论热议。有的人觉得这是亲情反腐,大义灭亲,有的则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后院起火,玉石俱焚。而从最终举报调查结果来看,有的举报最后事实不清无疾而终,有的则证据确凿亲人落马。此番女儿举报父亲到底结果如何,还得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真相。

    但也应该说,对类似因亲人举报引爆舆情的所谓“亲情反腐”,其实无须过度解读。在反腐领域,或许因夫妻不和、情人反目导致的腐败曝光,其实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没有必要硬给其贴上某种大义灭亲的反腐标签。倘若换个角度看,而且有调查统计显示90%以上的贪官有包养情人等感情出轨问题,其中多数人是因为包养情人而贪。或者说因情而贪,因贪落马,几乎已成为贪官们的铁律。而因为贪官多行不义,导致家庭矛盾升级,众叛亲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前的环境里,从反腐败的普遍案件看,贪官与“贪内助”、贪子女同堂受审的现象不乏其例,而所谓的这种“家庭反腐”则凤毛麟角,从这个意义上讲,子女举报父亲十分偶然,仅仅只是个例。更该深思的是,无论是“情妇反腐”还是“子女反腐”,这类腐败问题的曝光往往十分偶然,极具戏剧性。这话说到底,如此“反腐”无法治根,而许多腐败案件暴露出来的通病是监督的缺位,源头治理、制度反腐才是大势所趋。有些官员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非要等亲人举报才能发现,岂不讽刺了都





    于2015年12月9日记

时评|官员何以遭女儿“举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