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上看了一篇评论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的确,像该评论文章上所说的那样,在这“不做房奴”理念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生定位和成功标准的确认。也是把自己局限于大城市的一套住房之下,还是走出都市而再放眼于全国甚至世界,让自己有更从容、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轻人今后的前进方向。即便最终决定在大城市购房成家,只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能够承受自己的付出与辛劳,对于他们来说也意味着成长与成熟。
仔细思考一下,诸如像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正能量”的。倘若单从其结论上来看的话,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还是希望能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束缚,确实才可能轻装上阵去大胆地尝试创业,也不必非得有了房子才谈婚论嫁。况且,像年青一代的90后们“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房问题上的消费观念日益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进步”。然而笔者认为,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在随着这种现代化置产理念的培育和共识的形成,也是对于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了。
或者,在援引社科院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这部分年轻人表达出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不愿做房奴。吐槽这样的评论对于所谓的“不做房奴”理念的解读,似乎是大有问题的。自然在时下可以从容设计前进方向、职业路程的年轻人里面,也正是通常恰恰因为不需要为房子问题感到纠结、家庭经济条件更好,在这些人里面才有《不买房是观念进步》中所评论里提到的所谓“不做房奴”理念,才敢于在房价所谓高企的年代去“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努力目标了。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个工薪阶层子女在就业后,很多人要买房必须倾尽上代人的积蓄才能付完首付,还得背负沉重的房贷。若说成为房奴当然是不愿意的,但迫于连年来的房价飙升,以及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压力,却也又不得不为之了呢。何况像《蓝皮书》里面,也明明提到的也是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而已,对于这部分人群即便都放弃买房,也不能得出一个粗疏的判断来的。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从古到今,但凡是人就会没有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更好一点,也是因为这一个最简单的目的和愿望,才推动了我们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倘若是有些个大学生们毕业后连维持生计的工作都找不到的话,拿巨款去买房似乎也只是痴心梦想罢了。想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基本上也大都是奋斗了一生而难以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说白了那就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买房简直是异想天开而已。
由此可见,目前在中国买房的传统模式就是“啃老族”了。也就说大多数年轻人的房屋都是由父母省吃俭用,把一辈子的积蓄拿来给子女买房去了。显然在当前的房价下,无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农民父母们,在孩子们的“啃老”面前,也显得无能为力哩。
于2014年12月31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