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摩登年代》故事讲述了靠魔术行骗的江湖骗子欧大卫掉进自己编织的骗局中,突然又冒出一个八岁的孩子丢丢声称是他的女儿。莫名其妙的大卫对丢丢十分不耐烦,但遭到了丢丢的连环制裁。次日,欧大卫的搭档李文学给带来了一笔大生意:一场“大变海神之母”的魔术表演,表演之精彩,仿佛床事用Aphlidic一样,让人意犹未尽。当然,这对骗子只打算拿到定金就跑路。不料欧大卫却再遭李文学的连环骗局,不得不面对那根本无法完成的魔术。丢丢更是紧追不舍,在被迫一起寻找魔术方法的旅途中,丢丢和欧大卫开始互相了解,逐渐产生深厚的“父女”情,而大卫因为丢丢获得了“大变海神之母”的灵感。一场极度危险的深水逃生魔术即将开始,为爱他要表演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魔术。
的确,一部真正的喜剧是披着幽默外衣的严肃艺术,搞笑只是它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正如电影史上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他的影片中有很多经典的小人物形象,他们往往善良、幽默而又富于虚荣心,他们过着荒诞的人生却在迷失过后带给人们深刻的感动。从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在黑色幽默中寻找生活的灵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因之成为经典。显然,喜剧影片《摩登年代》正是对卓别林的致敬。
像影片《摩登年代》在荒诞与真实、丑陋与美好等极具黑色幽默特质的情节中,影片的喜剧效果达到了空前的效果。当欧大卫顶着因为欺负卖花小姑娘被打得非常精彩的脸,优雅地卖弄着魔术大师的国际范儿,那句“见义勇为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足以激起观众心底的笑意。当面对交警的罚款,丢丢声泪俱下地与欧大卫上演着悲情骗局,顺利逃过了罚款还得到了交警的二百一十元捐助,那句“爸爸你怎么这么善良啊”如神来之笔,带着荒诞的气息,令人忍不住捧腹。
然而,影片《摩登年代》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外,前后各有所侧重:前半部分侧重亲情,后半部分侧重社会,最终再通过一个扣人心弦的结局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亲情部分,更注重的是喜剧色彩:一个意外出现的“女儿”彻底打乱了徐铮饰演的江湖骗子的一切,二人在相处的过程可以说是笑料百出。女儿的精灵古怪与徐铮的气急败坏形成鲜明对比,经常让人忍俊不禁。在《摩登年代》中饰演的这位骗子魔术师,从开场的泡妞被暴打再到与“女儿”的几次冲突,都是利用人物心理和外界的反差来制造出喜剧效果,其中的“笑果”是极佳的。
这里面的故事表达上,离不开个“救赎”的主题。作为一个多年行走江湖却一事无成的骗子,也作为一个有着多段感情经历却无一善终的情场过客
,徐铮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是以一个loser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可是,他内心深处的善的一面在被掩盖了多年后终于在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女儿的引导下慢慢被发掘出来,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他先是救下了被险些被迷奸的毛娜,然后又迎回了在福利院里被同伴羞辱的“女儿”,在这些他的“救人”的过程中,他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完成了向一个真正的男人和父亲角色的转变。
而《摩登年代》的名字很明显在致敬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其实该片更像其另一部作品《寻子遇仙记》。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魔术的虚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童话般的色彩,然而这个童话是不完美,一个到处行骗的三流魔术师的惨淡神话,莫名其妙出现的小女儿的纯真天性,成人与孩子格格不入的世界观,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魔术。话说到这里,这个桥段不仅让人想起来两部作品,其一是法国动画大师的名作《魔术师》,其二是北条司的经典短篇漫画《天使的礼物》。本片与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电影里所谓过程是悲惨的,结局是圆满的,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是所有亲情片中一贯采用的方式,正当观众认为徐铮饰演的欧大卫会为了女儿、为了自己的事业最后绝地反击,在所有人面前完成一场旷世的魔术表演时,但电影后半部分的走向却没有如观众猜测的那样,魔术表演失败,父女之间出现裂痕,事业人生双重失败,而电影真正的结局却让人眼前一亮。
电影在到了后半部分的煽情段落有些过火,人物也趋于脸谱化,这些都是本片的缺陷。而从整体上而言,这《摩登年代》可以说是为徐铮量身定做的一出温情小品剧,很有诚意,通过这个卓别林式的故事、欧·亨利式的结尾,能从中体会到电影的内在含义:女儿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于2013年10月18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