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南理工大学所发布的《2012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显示,全省最幸福城市为中山,珠海、佛山、深圳紧随其后,而广州仅位居第六位,潮州市则是“包尾”,其调查还显示,年收入15万~30万人群幸福指数最高,公务员幸福指数最高。此前,在五月份就有像这样“公务员幸福感”的话题,即该调研报告包括个人幸福感和组织幸福感两个方面,调研在2012年12月展开,历时1个月,采取网络问卷方式,共收到9072份数据。
结果却发现,而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统计,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报名人数超过150万,热门的职位竞争惨烈,算得上是接近“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程度。而另外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却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排名倒数第二的是民营企业。这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极不相符。
然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布的《2012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里,这种关于“公务员幸福感”的问题,却是与之前的调查结果截然不同,甚至是一种“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公务员自我感觉幸福低的时候,公务员工作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说到底还是公务员自己清楚,幸福感只有感受后才有发言权。而公众眼中的“最幸福”和公务员感叹的“最苦”的错位、矛盾却现实存在,需要去调和。就是缩短公务员与群众的距离,误解源自于不了解。这里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加了解公务员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加大公务员财产等信息公开的力度,让群众了解公务员的收入。
而像华南理工大学发布的《2012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中,即便也有着一定的道理,从职业上看,公务员幸福指数最高,其次是外企员工,再次是科教文卫工作者,失业、下岗人员幸福指数最低,其次是私企员工和自由职业者幸福指数较低。或者说,像学历高的公众幸福水平更高。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群体幸福指数最高,其次为本科学历,初中和小学学历群体幸福指数最低。幸福指数与公众的收入水平相关性最强,其次为学历,性别、户籍、年龄及职业等变量。幸福指数随收入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拐点”出现在年收入15万~30万,该区间收入人群幸福指数最高。
的确,在普通公众眼里或许公务员收入稳定,福利较好,管理考核比较松,肯定是属于幸福感高的职业。在公务员眼里则认为自己压力大,工作累,收入低,属于“被幸福”的职业。诸如“公务员幸福感”的高或者低,像是大伙争议中的“夹心饼”,公务员的幸福感就有着一股“五味杂陈”且更为重口味夹在了争议的口水里。
实在让人长见识了,从之前的“公务员自我感觉幸福低”到这种“公务员幸福感最高”,也算是让公务员的幸福感从低往高处走了都,仅仅是这么一段时间里就“实现着”这种幸福有了“质的变化”似的,究竟这公务员幸福感是否真的就是争辩公务员群体到底幸不幸福,其实没有太大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从公务员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评价的偏差中,意识到前面所说的两个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增进公务员与公众之间的了解,减少误会和隔阂,同时让每个公务员都能有更多的服务意识。
于2013年7月3日记
---------------------------------------------------------------------

【相关阅读】
1、公务员幸福感最高(微博);
2、2012年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报告公务员最幸福(新浪广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