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在网上这么屌,你爹妈知道吗?

(2013-12-28 22:53:47)
标签:

杂谈

分类: 骁眼看社会

                            你在网上这么屌,你爹妈知道吗?



早起看见娜娜在微信里哀嚎:微信搞毛线的手机绑定啊,手贱点了允许,一百多个申请啊!一直装逼告诉别人不用微信!这下糗大了。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韦小宝在微信里跟七个夫人玩得好好的,突然涌进来康熙师父教主们要看他的个人空间!然后他们发现了他和康熙喝武斗照、他在神龙教把妹照、跟陈近南自拍照,和茅十八喝酒照!大家会放过他吗?


同样困顿的在存在于有志于搞第一SNS新浪微博,很多用户因为被更多的同事、家人找到而基本停止更新。现在无论是ios和安卓手机,客户端都能够通过通讯录、QQ来查找ID,所以那些“我改一个陌生的ID爸妈/领导就认不出来”这样的天真想法就省省吧,要侥幸也是在这些人用不好或者不会用开放的程序授权之时,把他们屏蔽。


所以你又安全了?错!你造吗!新浪阴险地发明了我认为世界上最腹黑最贱的交往方式:悄悄关注!悄悄你妹啊!设计者都特么窥阴癖!这就意味着你所有的防范措施都是徒劳的,你要么别说话,要么就别怕被人知道。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什么腹诽怨言要在网上发泄,发帖刑拘这条杠杠谁敢瞎碰。但是在表达之前增加预设对象带来的障碍感会让人很不爽:这句牢骚老板知道了不会有想法吧?我转段子领导不会觉得我不正经?好吧你自己就是领导,那么你敢转哈哈党冷笑话吗?一点都不符合威严形象好伐!这样的顾虑越多,你参与表达的欲望就越小。这就是社交网络之惑:社交网络通过技术把一个人不同的社交角色混合了,而扮演者除了沉默别无选择:技术再一次操了所有人。


但是在社交网络出现的前时代,你是可以隐藏自己扮演第二人格的,甚至出现奇观。九十年代天津有个朋友一直在机关上班,朝九晚五、合法规矩、岁月静好。突然有一天一纸调令,因为他在文学上突出表现,他去当了市作协的主席。同事们当时非常奇怪:他是作家?我们怎么不知道,每天我上班你也上班,你怎么创作?最后大家翻开他的政府常务会记录才恍然大悟:那些会议纪要纸下写的都是情节大纲和人物细节,在领导涛滔滔不绝的会场、在别人看报纸的间隙,他偷偷写了自己的作品,下班后誊写好转天投给了《收获》。这是第二人格第二职业的逆袭。


还有更离奇的。08年我在新浪论坛当斑竹,常常溜号去隔壁天涯,当时就非常羡慕和纳闷,天涯的帖子总是热爆了。尤其是一个ID叫“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大哥,每回新闻热点出来就第一时间发帖,他发的帖10分钟内就有用户占据从沙发到地下室多个楼层,回帖都的自称公务员、人民教师、医生、艺术家和自由职业者,并且人如其名,说的都是让群众情绪稳定、谨防敌对势力挑拨的维稳话。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这事太离奇了,没有哪个单位的舆论引导做得这么在行、及时又还留马脚的,于是直接把他给人肉了,最终发现,这是一场由ID完成多角色扮演的行为艺术——所有的回帖都只是斯巴达一个人,他设计了几十个角色和匹配的ID。如果一个人扮演2个角色可以是精神分裂,这位仁兄扮演10个以上角色完全是精神碎片,不知道现实里的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扮演不同角色是一种必要,而在社交网络匿名时代是可能的。研究指出,随着社交不断深入,用户会因为获得社交奖赏(顶、赞、转、评)逐渐倾向于表现“他们希望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本来的模样,久而久之,转鸡汤文、分享好帖子、找到哈哈党的作品会变得更频繁。但是要注意,这样的社交奖赏肯定是来自特定的群体:在人人网是你的同学,在新浪微博是通过特定兴趣找到你的关注者,等等。但是,如果把这些都混合在一起,你分享的开房信息被你的闺蜜、老公、前男友、领导、爹妈和炮友同时看到?社交灾难诞生了。


正因为如此,连社交鼻祖facebook早期用户,也在离开学校后因为家人同事的涌入而被迫停用。必须有新的社交理念出现——于是有了Google+和“+Circles”理念:将不同的圈子区隔开,在A圈子的分享、互动行为,不会被B圈子看到,跟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但对的理念不见得会产生对的结果。keso老师的概括很准确:互不相容的小圈子合并成了一个大圈子,导致用户互动意愿降低,甚至产生尴尬。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cosplay,场景频繁切换,能者无痕联接,不着痕迹。但坚持要找到社交快乐而G+在我们有生之年未必用得上的背景下,你面对的娜娜式困境是显然的。要么你没有第二个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与所有人敞开心扉赤子之心,要么就要做好维护:要屏蔽手机号、qq号找到自己社交ID 这一功能,要拒绝陌生人或者工作上的朋友加微信,不想在工作外跟你们有任何交集,你的生活我也毫无兴趣,我只愿守住自己那独有的一隅,享受社交的快乐。好累,但值得!


所以,你在微信上分享这么多的文章、祈这么多的福、这么多自拍、这么愤世嫉俗、这么肤浅、这么深沉、这么腹黑、这么敞亮,你爸妈知道吗?你同事知道吗?你领导知道吗?你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吗?这篇直接捅破窗户纸的文章,你敢分享吗?


公众号:【今天道】:jintiandao198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