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冯小刚私人定制王朔娱乐 |
分类: 骁遥评电影 |
《私人定制》非常没有诚意。
什么是诚意?诚意是姜文在拿出100%功力拍《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后,又再起炉灶拿出100%功力交出《让子弹飞》,群众终于懂了,情愿把在《鬼子》、《阳光》、《太阳》欠他的票房都还给他。诚意是李安都大师成那样了还要花1.2亿美元制作《少年派》,光是一只老虎的CG就做了六个月。诚意甚至可以是陈凯歌,哪怕在《无极》里被馒头噎个半死,也要拿出拍《霸王别姬》的劲头拿出半部佳作《梅兰芳》。
而《私人定制》呢?冯小刚还是冯小刚,王朔还是王朔,葛优还是葛优,资金比以前足、case比以前齐整、技术比以前先进,技术已经更新换代的生产线里却产出个残次品:创意是抄袭自己的,段子是抄袭网上的,故事是拼贴的,老本也吃得精精的。哪怕《非诚勿扰》还讲个人间烟火爱恨,这部电影里全部是生硬的笑点在浮光掠影。冯氏喜剧的逼格从来没有这么low过。
复盘一下这三个故事,各是一种“烂”:
第一个故事叫灿烂。寓庄于谐、水准之上,全部的精彩都在范伟身上了,虽然好几次在将笑未笑之间,但总算刻画得“荒诞”二字,哪怕领导干部看到也会会心一笑,继承了《甲方乙方》精髓,讽刺意味到了。这开头30分钟让人对后边的90分钟充满期待。
第二个故事是破烂。李成儒表演人生巅峰就在《大腕》里的一分钟念白了,在第二个故事里的设定完全不合逻辑,雅俗之辩?这早已不接地气——王朔是在报当年文坛旧仇吗?批评俗文化的人早已入土半截了,这个稻草人树得毫无道理。“电影就是俗”,“雅过敏”,"以前挺接地气一导演,现在俩脚不沾地儿了",这些吐槽的话是自况,也是自狂。在用文学对接影视等大众文化,王老爷子您已经稳操胜券了,刘震云严歌苓都是后来者,不需要在电影里糟改这么一出作出论证。这个故事编得有点像赌气,把李成儒扔民工工地就不管了,调转镜头顾左右而言它,一腔俗血的标题下写的是“成人礼、廉政公署”这样的正文,明显文不对题嘛。
第三个故事是烂俗。为报恩圆宋丹丹的有钱梦,有起有承有转,但是到合的时候最终无可避免地跌入煽情的窠臼。煽情不是你想煽,想煽就能煽,在这个拼盘小品一样的电影里,没有一以贯之的情感线,这样的真情流露来得太突兀,与影片整体氛围不搭。
第四个故事则是烂尾。本来就三个故事,但是,我想知道,一部以个体为表现对象的电影,影片的最后为!什!么!会!有!诗!朗!诵!给全世界道歉?满满都是家国天下环境保护,这是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吗?与三个故事不关联,与电影主题不关联,这都哪跟哪?我还以为串台到冯导春晚彩排现场了呢!这种游离在任何一部电影里都是犯法你造吗!这是拖延时间既谋财还害命的你造吗!凡是告诉你看完最后四个朗诵非常感动的人,可以绝交。
总之这部电影是这么个情况:虎头,猪身,蛇尾,马屁。冯小刚王朔想拍个接地气的贺岁喜剧,但是一通驾轻就熟后发现电影是拍好了,地气接错了;地气接错了不要紧,还要夹带私活,露出在《集结号》、《大地震》里染的教化群众的恶趣味。“成全别人、恶心自己”这句口号,倒过来说她们正合适。您是贺岁片大佬,简简单单像《泰囧》、《降魔篇》一样乐呵乐呵得了,上个鸡巴政治课啊,有那能耐您春晚使啊!活该华谊首映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