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任悟:一场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见证人的回忆(之一)

(2007-10-05 17:26:45)
标签:

文学/原创

诗歌

我记录

任悟

感动瞬间

 

 

    人到中年,一不小心便会陷入记忆的重重围困。记忆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你在里面折腾得越起劲,那网就收得越紧密。

    去年暑假的一天,青年时代的诗友王世勋不约而至。世勋那时是中学生校园诗坛的后起之秀,眼下已经成了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文化活动家,我们之间的来往时断时续。他带着份弥足珍贵的名单,名单上全是我一直深深牵挂的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坛的风云人物。据他说,他的登门,是受了远在黑龙江的一位诗友重托。

    这位诗友叫姜红伟,是当年《中学生校园诗报》的盟主,一个有着中学生诗江湖“及时雨”诨号的传奇汉子。遗憾的是我们止于神交,而且过早地中断了联系。据世勋介绍,去年6月12日至7月21日,红伟带着9岁的女儿走出隐身多年的大兴安岭,先后奔赴哈尔滨、北京、黄山、杭州、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8座城市,探访了40多位失散已久的诗友,如今正在酝酿编纂《怀旧我们的八十年代——中国19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由于在那个激情飞扬的岁月,我是“中学生文学第一刊”《中学生文学》的诗歌编辑,红伟希望我也能写一篇纪念文章。

    一番动情的电话寒暄后,我毫不犹豫答应了红伟的要求,而且随后就把手头珍藏的一套《中学生文学》合订本寄给了他。在我看来,他所从事的无疑是一桩功德无量、有着填补历史空白意义的工作——我也曾多次萌生这样的愿望,却总是缺乏足够的勇气,红伟此举,可以圆我、也可以圆整整一代人的梦。不料,日子一天天飞逝,我却迟迟动不了笔。倒不全然是由于工作忙乱兼之生性懒散,实在是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恰似一道神奇的闪电,劈开了我尘封多年的心灵,让我为之震荡,为之迷离恍惚,为之思绪起伏不定,却又一时无从言说。

    在这期间,借赴京出差之便,我先后见到了那份名单里的师永刚、邱华栋、景旭峰、洪烛、江小鱼、叶匡政。他们都已成为京城文化界的大腕儿,却依然很念旧,依然尊我为老师。而我深知,我这位“老师”,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做得极其勉强和惭愧。

    想想看,20世纪80年代,我的诗歌生活,该是一种多么滑稽的漫画式的态势:

    一方面,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诗歌朝圣者,我的左手刚刚向缪斯的神坛抛出一把系着银链的飞抓,正一步一趔趄,沿着陡峭的山崖向前笨拙地攀援;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自命不凡的诗歌向导,我的右手则挥舞着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帜,对着身后缪斯更年轻的信徒,频频摇响一连串火红的信号。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一年来,这个景象一直定格在我的眼前和梦里,那么,就干脆以此为入口,开始我七彩纷呈、五味俱全的往事之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