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野性之王”——海豚的反击

标签:
性海豚虎鲸水族馆金姆美国文化 |
分类: 自然传奇 |
2010年3月举行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路易•皮斯霍斯与一批环保主义斗士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日本太地町湾拍摄的《海豚湾》荣获最佳纪录片奖。片中“海豚惨遭屠杀、鲜血染红海湾”的场面以及垂死小海豚凄厉的叫声,令人心颤。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据称,太地町政府仍以“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存在不同的饮食传统”为由,继续食用海豚肉。那么,关于海豚,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它们与我们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http://s16/middle/4e22b52et8bba907ffe8f&690
“我觉得它们非常温顺、听话,有点儿像我们养的大型宠物犬。我根本没想到它们会这么大,更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事。”黛比说。
黛比今年60多岁了,她和妹妹比丽从美国来到墨西哥小镇坎昆,为的就是与这里的海豚共泳。她们进入水中时,有6只成年海豚出没在她们附近。她们抚摸这些超过200千克重的大家伙,亲吻它们那长长的鼻子,充满了愉悦。
突然有人大喊:“离开海豚,快,快离开!”混乱间,一只海豚已经从身后袭击了比丽,咬住了她的右脚,并将她用力抛出去。
就在这只海豚袭击比丽的时候,其他海豚则来回游个不停,似乎陷入了集体疯狂的状态。一名小男孩正奋力向水岸游去,可还是比海豚慢了一步……
才华横溢的海洋杀手
海豚一直被视为人类的朋友,是什么原因让坎昆的海豚突然发狂并袭击人类的呢?一个由海洋学家和行为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展开了调查。
经过走访,研究小组惊讶地发现,坎昆海豚袭人事件并不是孤例,墨西哥、美国和巴西等地都发生过类似事件。
在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市,研究小组找到了受害者金姆及其丈夫奈德。据他们回忆,当时,他们带着5个孩子正乘船游玩,一条海豚悄悄靠近了船。看着海豚可爱的笑容,奈德到旁边的鱼饵商店买了一些沙丁鱼准备喂它。随后,有着丰富潜水经验的金姆带着5个孩子跳入了水中,奈德开始持录像机在一旁进行拍摄。金姆跳到水里后,海豚就游了过来,孩子们都兴奋地抚摸着它,在水里给它喂食。但是,当孩子们返回小船时,海豚突然对金姆发动了攻击。奈德放下录像机,试图上前帮忙,可是他根本够不到金姆。情急之下,他决定下水。当时正值海豚潜在水中,奈德这位训练有素的警官于是对准最后看到海豚的位置跳了下去,结果幸运地踢到了海豚的鼻子,这才让金姆死里逃生。金姆浑身是血,伤口共缝合了50多针。
海豚并不是只攻击妇女和孩子。在巴西的圣保罗,两名成年男子莫莱拉和威尔森在海滩上休息时,猛然发现一只海豚游过来,于是冲到水边。起初,海豚漂浮在水面上,任由他们抚摸。但没过多久,海豚就展开了袭击。虽然只持续了几秒钟,但结果却是致命的,莫莱拉的腹部受伤,当晚就死了。
总是露出迷人笑容的海豚,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以水草为生的“素食者”。它们堪称海洋中首屈一指的猎手,一只海豚平均每天要吃20千克的鱼。
只在电视中见过海豚的人,往往感觉它们只有家里的宠物大狗那么大,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我们最熟悉的宽吻海豚,又名瓶鼻海豚,它们的体长可达4米,重量可达半吨。就连一些鲨鱼也对它们退避三舍,以防止被它们的瓶状鼻子撞伤。
海豚不仅块头大,还拥有超一流的速度、力量以及惊人的智慧。它们的大脑和人类的大小相似,流线型的身体使它们能够以30~50千米的时速在水中穿行。在美国海军训练的“动物特种兵”中,海豚经常被派去执行特别隐秘的任务。
海豚最有力的武器是“声纳”,这是一种强大的声波探测器。在海豚头部的出气口下方有一处凹陷,空气高速通过这里时,会产生“咔咔”的声纳音响。人造的声波探测器只能发送单一波长的声音,而海豚则能发出不同波长的声音。海豚将一束声波射向鱼群后,鱼群又把它反射回来。通过声波的方向和强度,海豚就能探测到猎物的位置,然后迅速追踪上去,同时不停地左右摆头,反复核实它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直到最后追上目标。即使在全然的黑暗中,海豚也能准确辨别出一群鲱鱼和一堆海藻的区别。
假如海豚调节了声纳的波束,降低声音频率,就会产生一种声纳“毒气”,使猎物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海豚所拥有的捕猎技巧令人眼花缭乱,而最令人叫绝之处,在于它们懂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捕猎技巧。比如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潮汐湾中,海豚会集体合作,击起一道水墙,将鲱鱼群冲到浅滩上,然后再一只只顺着水流滑行到浅滩上,咬住那些搁浅的鱼,最后再利用此湾的水势顺势滑回水中。这种相当冒险的做法,是当地海豚发明的适合这一特殊海湾的捕食绝招。
作为海洋中才华横溢的捕猎者,海豚很少向人类露出它的真面目。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海豚悦耳的叫声、可爱的笑容以及那花样百出的跳跃动作。这些掩盖了一个事实:海豚仍然是一种野生动物,而且无法完全驯化。
托尼博士是研究人类与海豚相互交流方面的专家。她坚持认为,海豚袭击人类并不是想从人类身上获取什么,更不是因为饿了,因为它们根本不吃人。可能是人类对海豚施加了压力。它们或许只是在通过暴力或者野蛮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学家格雷戈教授对托尼的观点表示了支持。在巴西,调查人员发现莫莱拉和他的朋友受到袭击完全是咎由自取。当时,两人都已喝得酩酊大醉,两个醉汉试图骑上海豚。他们还倾倒啤酒,并向海豚的呼吸孔里塞入棒冰,致使海豚无法呼吸。无奈之下,海豚才以暴治暴。
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很难让受害者黛比与金姆信服。黛比和金姆反复强调,她们并没有击打海豚。
调查人员于是走访了金姆遇袭地点——岸际水道的大桥附近,之后他们发现,这里人口密集,是船只事故的频发地带。袭击金姆的是一只成年雄性海豚,它因总是靠近船只和索取食物而在当地人心中变得声名狼藉。当地人都习惯于把它叫做“乞丐”,同时它也是多起袭人事件的主谋。
既然向人类索取食物,又为何会对人类发动突然袭击呢?
正当调查陷入僵局时,金姆回忆起了一条重要线索,当时,他们对面还有一条船,船上是两个年轻人。他们手里并没有沙丁鱼,但却一直在敲打船帮呼唤海豚。等那只海豚游过去后,他们就故意拍打那只海豚。为了吸引海豚的注意,金姆一家和邻船的年轻人互不相让。海豚于是在两条船之间往来穿梭。但是每当它靠近邻船时,得到的只是巴掌。
海豚会不会因此而被激怒,并在备感挫败后将怒火发泄在了金姆身上呢?
百思不解的格雷戈决定向海豚专家赫利求助。赫利是马林兰海豚自然保护中心动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也是海洋哺乳动物公园和水族馆联盟的成员之一。这个联盟为北美地区海洋哺乳动物的护理设定标准。
对于格雷戈的疑惑,赫利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并且说,像这种戏弄海豚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另外,按照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给野生海豚喂食的行为也是严令禁止的。自由喂食行为很容易引发海豚的健康问题。
海豚伤人是因性冲动吗
但是在坎昆,袭击事件发生过程中并没有人给海豚喂食,只是在袭击发生之前,训练师一直在喊“所有人马上离开,快离开这里”,接着比丽就受到了攻击。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让训练师预感到水中要有事情发生呢?
海豚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语言非常复杂。比如吹气泡是快乐或玩耍的表现,拍打下颌代表愤怒,同时也可能是发动攻击的前兆。海豚的身体语言也会充满暴力。在社交活动中,海豚最典型的动作就是相互撞击,或者用80颗锋利的牙齿相互摩擦。
按照黛比的说法,训练师要求游客离开水域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海豚欲图发动攻击的征兆。因为有一只问题海豚当时正在不停地在水里兜圈子。伴随着它的行动,其他海豚也跟着狂乱起来。和人类社会一样,海豚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它们之间也可能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导致严重的冲突。
但问题是,如果海豚的攻击行为是社交冲突的结果,那么它为什么会选择比丽作为攻击对象呢?
发生在夏威夷瓦胡岛的另外一起事件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在瓦胡岛,一位海豚研究者内奥米下水和两只海豚共泳。但她刚一进入水池,一只海豚就向她猛撞过来。内奥米赶紧把氧气罩戴上,这时另一只海豚又游了过来,用尾巴把氧气罩给打掉了。当她最终被同事拉出水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
熟悉海洋生物行为的内奥米对此做出了解释。她认为这是野生动物的自然反应,因为这两只海豚一直保持着野生习性。当内奥米入水后,她很可能被两只海豚看成了同类。在海豚的世界里,相互碰撞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假如海豚是蓄意置内奥米于死地的话,它们会继续撞击行为,但随后海豚却只是游到了一边,很安静地待在那里。
关于这种表现,内奥米认为,这是两只闯祸的海豚感到惭愧的表现。它们其实并不想伤害内奥米,因此在意识到不对劲后马上停止了攻击。
与野生海豚不同,在水族馆表演的海豚经过了人类刻意的训练,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完全褪却了野性。在一些不太规范的水族馆中,如果游客在没有训练师陪伴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这些庞然大物,很可能会发生危险,比丽的情况就属此例。
但是,像这样的袭击事件毕竟非常罕见。如果它确实发生了,那么事情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调查人员暂时将目光转向了水族馆中的另一主角——虎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水族馆,一只表演中的虎鲸突然对训练师的指令置若罔闻,将朝夕相处的训练师咬伤了。现场的观众目睹了虎鲸行凶的全过程,一个个目瞪口呆。这只虎鲸在这家水族馆已生活了10年之久,从未有攻击的历史。至于是什么原因让它性情大变,水族馆将其归咎于一个耸人听闻的动机——性冲动。
托尼博士研究后也认为,肇事虎鲸是一只年轻的雄性,正处于发情期。由于性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使它充满了攻击性。
性行为同样也是海豚世界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求爱和交配行为都充满了暴力。雄性海豚会自动形成联盟以征服难以捉摸的雌性。而雌性海豚则总是设法摆脱这种控制,以求与更多的雄性交配。
托尼博士猜测,攻击比丽的海豚当时可能希望进行性行为,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渔业部门的录像资料,调查小组发现,海豚向人类表现性行为的做法是很常见的。海豚在交欢时也常常伴随一些攻击行为,这在海豚之间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换成是人的话,这既不恰当,也不安全。
令托尼感到无奈的是,许多水族馆并不重视海豚的性问题,只有等海豚表现得异常暴躁,或者出现明显生理反应时,管理者才会大吃一惊。这对于游客和训练师而言,无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海豚部落的权力之争
将发生在坎昆的海豚攻击行为归结为性冲动,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因为攻击者的确是一只处于发情期的雌性。但进一步的调查却表明,那天刺激海豚袭人的并不只是荷尔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异常复杂的原因。
当天与比丽姐妹同游的6只海豚中,其中一只的身上布满了伤痕。袭击比丽的正是这只受伤的海豚。
如前所述,海豚的求爱和交配过程充满了暴力,这无疑会留下很多伤痕,但这些伤痕大都很浅,而且愈合很快。比丽姐妹在肇事海豚身上看到的伤痕则与众不同,伤痕很深,像是刀子留下的,甚至露出了油脂层。如此之深的伤痕,似乎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权力之争。
海豚社会也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经常会演变为身体的较量。有时候,这些冲突会演变成生死之战。苏格兰科学家拍摄的录像资料显示,大西洋的宽吻海豚曾参与神秘的杀戮狂欢行动,大量体型较小的海豚成了牺牲品。
根据所有这些线索,是不是可以假设坎昆这条受伤极深的海豚正好位于等级的末端呢?
带着种种疑问,格雷戈教授又找到了海豚专家赫利。赫利认为,坎昆肇事海豚身上的伤痕,确实可以说明它和整个群体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它很可能长期受到其他海豚的欺负。它之所以袭击人类,是它的日积月累的挫败感的一种集中发泄。而年老力衰且泳技欠佳的比丽正是一个完美的发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