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期玛雅——迷失在辉煌盛世

(2009-01-23 10:55:38)
标签:

卡拉克穆尔

玛雅人

神庙

蒂卡尔

文化

分类: 人文传奇

古典期玛雅——迷失在辉煌盛世古典期玛雅——迷失在辉煌盛世

时间回到1839年,当玛雅古城科潘出现在美国探险家约翰•斯蒂芬斯眼前时,他激动地如此描绘道:“她躺在那里,如大海中一块折断的船板,立桅不见了,船名湮没了,船员们也不知去向;谁也不能告诉我们她从何处驶来,谁是她的主人,航程有多远,什么是她沉没的原因。”从这一年开始,玛雅的研究步入科学轨道,在169年的今天,我们试图将这艘文明之船一一复原。

玛雅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其文明约形成期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250年。我们今天所说的“玛雅文化区”,主要位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墨西哥等国均分享了“玛雅之乡”的美誉。

欧亚大陆诸文明大都傍河海而生,玛雅文明却一头扎进幽深的雨林,仅仅因为这一点,它在我眼里便具有了独特的色彩。

近代以来,许多探险家曾先后深入中美洲雨林,亲睹玛雅文明的遗迹,他们认为,至少在科学和艺术这两大领域,玛雅人足以媲美西方文明的鼻祖——古希腊人。

不过,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玛雅文明史,大部分是玛雅人刻在石柱上的。公元4世纪初至9世纪,是玛雅辉煌的古典期,以尤卡坦半岛南部的佩腾湖为中心的流域盆地上,蒂卡尔、科潘、坎昆等城邦盛极一时。几个世纪中,玛雅人孜孜不倦地建造金字塔、神庙、祭坛、观象台,将顽石一点点雕刻成巨像。神秘的是,一些工程尚未结束,他们便纷纷抛弃家园,举族北迁,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沦为废墟……

重科学艺术,轻农耕俗务

关于玛雅人的去向,有多种说法。但我在梳理考古界对各玛雅城邦未竣工建筑的研究发现时,却惊觉玛雅文明并非“爆炸式”的轰然崩溃,而是“多米诺骨牌”式的接连倒下:公元800年,坎昆的新王宫修建未完即停工;公元822年,科潘浩大的建设工程中途停止;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停工;公元889年,蒂卡尔的神庙群工程中断……据此,我推想,在同一自然、文化背景下,玛雅各城邦的兴衰存亡应该有着相似的内因。

玛雅城邦虽然衰落了,但玛雅在长达600年的黄金时代中,所创造的数学、天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奇迹,却仍然令我汗颜。

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一年有365天,这是我从前对日历的认识,后来我才知道,科学家使用精密仪器得出的数据是365.2422天,我进而知道,玛雅人得出的数据是365.2420天,与科学界的结论仅差0.0002天。而早在公元8世纪,雨林深处的玛雅城邦便已遍布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绝伦的雕刻。

与雨林深处的景象完全不同的是,在城邦之外,鹰钩鼻、厚嘴唇、皮肤棕红、身着披肩和遮羞布、脚蹬简易凉鞋的玛雅农民,则在手执尖木棒和石斧,挥汗如雨地播种玉米。

一边是精准发达的科学和艺术成就,一边是新石器时代的简单农业生产,二者如何和谐为一,归属一个民族?对此,我不禁产生了大胆的想象,或许,古典期玛雅的崩溃之谜就暗藏在这巨大的反差中,是实用技术的裹足不前令其失去了存续的基础。

当时的贵族及祭司阶层并不重视改进农具等“俗务”。玛雅人是世界上头部最大的人种(现代玛雅人的脑容量普遍高于美洲人的平均水平),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而古玛雅人中的祭司,通常就是聪明过人者,他们被视为“太阳之子”。不过,虽然他们对日、月、金星的运行规律了如指掌,但却只热衷于脑力劳动、抽象思维,轻视体力劳动。

古希腊时代,当欧多克索斯等人将视角由抽象的几何学转向实用的力学时,柏拉图愤怒地认为他们玷污了伟大的几何学。在玛雅文明史上,祭司也是柏拉图式的人物,尤其是类似欧多克索斯这样的人迟迟没有出现。因此,玛雅人一直不会冶铁,不知施肥,没有耕犁、车辆、家畜……这样的民族,如何能永世昌隆呢?

不过,我确信一点,除了领主阶级对农耕的漠视外,玛雅人的地理环境也是他们最终走向瓦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玛雅世界三面环海,与欧亚大陆远隔重洋,周围遍布森林和沼泽,而实用技术却需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古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然而在欧亚大陆各民族闹哄哄的集会上,我却从来没有发现玛雅人的坐席。

封闭所导致的技术落后,使公元9世纪时的古典期玛雅元气大伤。到了16世纪,西班牙占据了局势上的主动,后古典期玛雅很快就气若游丝。

想起一则关于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的轶闻:一天晚上,泰勒斯一边散步一边仰观星空,思考宇宙真理,不慎跌进沟里,婢女笑他只管天上的事不管地上的事。公元9世纪的玛雅天才们何尝不是如此,不同的是,他们身旁既没有人敢嘲笑他们,也没有人能帮助他们回到地面——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悲哀吧。

玛雅的“世界大战”

玛雅人的每个城邦一般规模都不大,对目前已经发掘出土的玛雅城邦进行了初步统计后,我得出的数字是170多座,估计未被发掘的小城邦还为数不少。

一向以为玛雅是热爱和平的淳朴民族,这是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完备的法律,但对社会规则却极为尊崇。在现代半独立的墨西哥玛雅部落,犯罪的人相当少,刑罚也轻,鞭笞100下已算重刑,还要分期执行——每天早晨鞭笞25下,连续执行4天。这4天里犯人不必坐牢。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趁机躲避鞭笞,因为那样会被视为法律的背叛者,从中可见古玛雅人的遗风。

看上去,玛雅社会很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其实这是片面的。在古典玛雅期,一旦某个城邦在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时,就会成为其他城邦垂涎的肥肉。不仅如此,玛雅人的性格中似乎还存在着异常血腥的成分。

至今仍记得曾在墨西哥波南帕克遗址中观看到的“画庙”。这是一座墙壁上铺满图画的三厅神庙,表现了一次国家盛典从准备到完成、从战争到酒宴的过程。其中,神庙中室的《凯旋图》,在高3.4米、宽6米的整面墙壁上,都描绘着凯旋而归的国王和贵族审判、屠杀俘虏的场景,旁观的则是举着枪矛、族徽热烈庆祝的本邦人。

每次想起这幅画,总有触目惊心之感,人马嘶鸣,号角喧天,血光四溅!要知道波南帕克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小邦!三流小邦尚且如此好勇斗狠,何况其他玛雅大邦!

曾有学者指出,古典期玛雅的崩溃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两大城邦长期鏖战的结果。2002年夏,飓风刮倒了危地马拉多斯皮拉斯一座玛雅金字塔旁的一株大树,露出18级隐藏的台阶,几百个玛雅文字重见天日。文字学家破译后惊喜地发现,这些文字记录的正是玛雅的“世界大战”,而处于战争中心的,正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

蒂卡尔位于今危地马拉北部雨林中,是古玛雅最大的城邦之一。公元445年竖立的一块石碑记录了蒂卡尔战胜邻邦瓦哈克通的历史事件,这场胜利标志着蒂卡尔的崛起,也是它和卡拉克穆尔争霸的开端。卡拉克穆尔位于今墨西哥境内,是玛雅中部地区的大国,有“蛇之王朝”之称。当时,几乎所有的玛雅城邦都被迫臣服于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至少对峙了130年,这百年间应该是玛雅局势的平稳期,由此催生出灿烂的古典文明。蒂卡尔鼎盛时期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5万人,影响着方圆500平方公里的区域,控制着近200万人口。

按照今天的标准,我进行了粗略计算,结论是这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规模!但是,当我又把这个结论放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1000多年前进行观察后,却发现这又是一个泱泱大国!单是那3000多座金字塔、祭坛、神庙,以及装饰着浮雕彩画的华丽王宫和廊庑围绕的热闹市场,就已造就了玛雅的神话。

然而双方最终还是发生了争战,多斯皮拉斯这个小城邦意外地成为大战的导火索。多斯皮拉斯建于公元629年,本是蒂卡尔的一个军事前哨,后来蒂卡尔王扶植自己的弟弟巴拉贾为多斯皮拉斯王。台阶上的铭文说,公元658年,卡拉克穆尔征服了多斯皮拉斯,俘虏了巴拉贾,巴拉贾投靠卡拉克穆尔,重登王位,并于公元679年倒戈攻击蒂卡尔,当时“尸骨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异常惨烈。巴拉贾最后获胜,他率军洗劫了蒂卡尔王都,将哥哥蒂卡尔王杀死祭神。蒂卡尔的继任者卧薪尝胆,20年后卷土重来,打垮了卡拉克穆尔,随后移师征讨多斯皮拉斯。公元761年,多斯皮拉斯被攻破城池,惨遭屠城。

然而,蒂卡尔在消灭对手的同时也削弱了自己。自公元292始,于公元869年终,蒂卡尔陨落后,原先依靠强权维系的联盟也分崩离析,各城邦相互猜忌,以在祭台上虐杀俘虏为乐。大量城邦相继毁于战火,只留下无数残垣断壁陪伴着寂寥的雨林。

坎昆王朝的农民起义

消灭,总是从外部进行;瓦解,却总是从内部开始。古典玛雅最终退隐到历史背后,与一场内部杀戮不无关系。

2005年,墨西哥玛雅古城坎昆旧王宫附近,有大量被肢解的人类遗骸被发现。遗骸被丢弃在池塘里,已浸泡上千年。通过对遗骸附近的陶片的鉴定,陶片来自公元800年左右。

坎昆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北角,一度因远离战火而保持了繁荣。然而公元800年,统治坎昆长达40年的塔吉•查纳克尸骨未寒,王宫附近便发生了大屠杀,受害者中有男人、女人、儿童,甚至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凶器是石斧和石刀。凶手残忍地杀死这些人,然后分尸。

其中有一个不到12岁的男孩,从池塘中发现的一块颈椎骨鉴定得知,当凶手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转身想跑,被凶手几步追上,将他的头向后拉起,石刀从下颚骨下面刺进去。至今,这个醒目的伤痕仍在。

这场疾风暴雨式的屠杀,既不像人祭,也不像战争,更不是抢劫杀人——凶手没有拿走任何财宝,倒很像一起灭门惨案。那么凶手是谁?

死者普遍佩戴玉器,其中一名男子戴着用美洲虎牙齿制成的项链。一只美洲虎有4颗犬齿,而这串项链共有36颗犬齿,需猎杀9只美洲虎。如此贵重的饰品,只有王室成员才有资格佩戴。另一位死者骸骨虽支离破碎,却被匆匆埋葬,骸骨旁还摆放着一圈雕工精致的贝壳,上面刻有“坎•马什”的象形文字字样。坎•马什是塔吉•查纳克的儿子,即坎昆的新王。看来是坎昆王室遭到了屠杀,凶手大概就是饥民。

饥民之所以屠杀王室成员,与他们长期以来不堪负重有关。在玛雅,贵族自称“阿尔梅赫诺勃”,直译为“有父母者”,意指血统高贵,祭司即从贵族中产生。贵族们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和庙宇中,而农民则住在城市外围的木屋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成的2/3都被贵族据为己有。贵族们为了拥有显赫的地位,不仅需要战争和结盟,还要修造更多的神庙、宫殿,举行更大规模的祭祀仪式,而全部负担最终都会转嫁到农民肩上。

在家庭结构上,农民只能有一个妻子,贵族却可以妻妾成群。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位玛雅王有4个子女,这4个子女又各生4个子女,算到曾孙辈,就有64人。而这仅仅是和一个妻子孕育的后代,如果再乘上妻子的数量,那么一个城邦中拥有王室血统的人,数量会相当可观——坎昆王宫的房间多达200个,不是没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当时的历史情形可能是这样的:两个阶层彻底决裂,大批难民开始离开坎昆,到雨林中寻找食物和住所。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民们越来越绝望,最终在愤恨中杀死了王室贵族,将尸体扔进王宫附近的“圣池”。之后,他们开始涌向其他城邦,抢夺食物,杀戮贵族。玛雅世界的局势自此变得无法控制,在“世界大战”中幸存的城邦接连倒下,古典期玛雅就此飘渺远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舍利之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