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诗意栖居”需要超越现实逻辑

(2019-08-13 10:26:51)
标签:

杂谈

教师的“诗意栖居”需要超越现实逻辑

原创: 杨林柯 教师博览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它像“桃花源”“瓦尔登湖”一样,越来越成为焦虑的现代人对抗工业文明、追求简单生活的精神符号。

面对当今主流教育的现状,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首先要认识人。这个“人”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巴甫洛夫认为,人是利益动物;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动物;韦伯认为,人是意义动物;帕斯卡则认为,人是思想动物……不管对人的认识有多少种,都难以概括人的本质。可以说,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对人的观点。

没有抽象的人,只有具体的人,而具体的人又各个不同。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这个逻辑不能颠倒。

认识人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虽然古希腊神庙上 “认识你自己”的神谕众人皆知,但认识自己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从物质构成上讲,人与动物没有多少差别。《钢铁》一书里说人的组成:“水35升、碳20公斤、氨水4升、石灰1.5公斤、磷800克、盐250克、硝石100克、硫黄80克、氟7.5克、硅3克、铁5克,还有适量的十五种元素,以一个标准的成年人来计算的话,这就是人体的构成物质。”有位化学家更是形象地说:一个普通成年人身上的脂肪大约可以做6块肥皂,磷质可以做220根火柴,石灰质可以消毒一个鸡笼,身上的硫黄可以杀死一只狗身上的虱子,铁质可打一根铁钉,另有一把盐、一杯糖,还有一点氮气,如果用人身上的成分制火药,可以放一炮。

由此可见,人最宝贵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灵魂。生命是在里面的,里面有光,生命就不会黑暗。教育者要认识到,人不是一堆肉,而是灵肉合一。一个人“失魂”,生命必然“落魄”,成为一个行尸走肉。从灵魂的本质上来讲,它必然是向上的,向善的,是追求永恒的,这种对永恒的渴求才是生命的根本渴求。不然,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为什么都很难以让一个人真正满足?人为什么会有疏离感?为什么人会寻找家园?因为灵魂是一个游子,总在寻求回家的路,而人类一切的科学、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等都在阐释两个字:回家!

让人认识自己,找到精神家园,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人的一生,起于“安身”,终于“安心”。安心,就是对灵魂的安顿,而灌输知识并不一定能使灵魂得到满足,有时甚至会导致知识短路、心灵堵塞。

从未来社会需求而言,教育不是培养知识工具,而是为一个未知的社会培养人。要思考“人的教育”就得认识人,研究人。要认识人既要靠自己的教育生活实践,同时需要大量的阅读。文、史、哲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书都需要读一些,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杂家”,有比较开阔的精神视野。尤其是文科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学科教师。

只懂“教育”的人可能成不了教育的行家里手,仅靠认真投入、热情细致的工作而不认识人,不思考人、不关心人是难以成为合格的教育者的。

其次,要超越应试逻辑下的群体评价。教育是面对一个个不同的人,也最终要使每一个人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分数评价逼迫教师去“求同”,淡化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容易抹杀教育的价值理性,过分强调工具理性,也容易让教育变得面目可憎。

事实上,教育是最难评价的,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产品”也是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应该关注的。群体的量化评价可能是一种“伪评价”,它只看到分数而没有看到分数后面那个活生生的人。

按照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使人的价值超越于万物之上,赋予了人以“非物质化”尊严。任何对人的物化、量化都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

如果用人的尺度衡量人,那一定是不靠谱的,必须有超越的、更高的尺度。如果一个教师陷于集体主义的数字评价,不仅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尊严,也容易让自己不快乐。

第三,要把教育当成一种“志业”。职业,仅仅是一碗饭,而志业则需要把自己的灵魂放进去,把自己的信仰寄放在里面,在教育中找到生命的快乐,得到精神的安宁。虽然有时候免不了纠结与挣扎,甚至会产生一种逃离的想法,但一个真正的教师依然会把生命的根须牢牢地扎在大地深处,在教育生活中寻找回家的路,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

把教育当成志业,就不会太在意得失成败,也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而会自觉地投入,相信功不唐捐,力不白费,相信步子虽慢,但也会像沙漠上的骆驼,总会走到,总会吃饱。

第四,要对“主流”和功名利禄保持警惕。主流不一定代表价值和方向,也不一定代表“正确”。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比他的荣誉要可爱,而且,人不是货物,总让别人定价评级就容易丧失尊严。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教师要活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而不是活在外界派发的标签里。教师要明白:外界的评判永远不如良心的评判来得真实,一个人的内在的镜子永远比外界的镜子要更靠谱。

第五,要常想宇宙空间的大尺度事物。毕竟,人,作为血肉之躯,总有七情六欲,超越外界诱惑比较难,但是,只要常想宇宙空间的大尺度事物,想想这个存在了138亿年的宇宙,如果把它浓缩为一年,假定一个人活到80岁,在宇宙年历上也只不过占有3毫秒的时间。放大了看,如果宇宙来自大爆炸,那么,地球也不过像宇宙灰尘一样渺小,一个人生命有多大,附丽于生命之上功名利禄又有多大呢?到了一定的年龄要认识到,一切的功名利禄都不过如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我们很快便随风而逝。对于每个人来说,成功不是标配,幸福才是。

美国航天局著名科学家卡尔萨根面对旅行者1号在距离地球40亿公里外拍摄到了微小的淡蓝色星球,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看看那个光点,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那是我们的家园。”想到生命如此的短暂,想到人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只有想到这些,一个人才会真正认识到,健康快乐地活着才是最大的成功。

这考验心力,也考验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