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英:老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2019-07-31 09:42:19)
标签:

杂谈

教师

生活

分类: 精华文摘

郑英:老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郑英:老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郑英 教师博览

生活的样貌全凭自己手上的刻刀,所以要记得好好打造。同样是过生活,何不过一种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

—— 题 记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过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人生?这其实是哲学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问题的另一种表述。你把这些问题想得越明白,你的行动就会越坚定,你离幸福生活也会越近。

不可否认,身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相互影响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生活也就容易过得活色生香;生活幸福快乐,工作便会平添顺利。从广义上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幸福生活。所以,亲爱的老师,你若想拥有美好的教育人生,先要自己活得丰盛。从现在起,做一个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想要到哪里去。对此,我的看法是:过一种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精致到老,优雅一生。

一、过“有品”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品,而不只是活着

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调和味道要靠自己调。倘若能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时刻,日子就会变得与众不同。所谓有品,就是赋予平凡以审美格调,不苟且,不敷衍,不将就。太俗,便油腻;太枯,便成渣。

生活中,我会每天化一个淡淡却精致的妆,让自己保持神采飞扬,如同赴一场与生活的约会,也就十来分钟;买几件心爱的衣服,春夏秋冬各有一套,不一定昂贵,但一定要适合自己,能让我上得了台面,展示出一个知性、优雅的教师形象。

自己的居所,每天都打理得纤尘不染。见器如见人,洁净,永远是品质的第一要素,也能从中看出主人的精致程度。打理,是和家人一起进行的。我洗衣他拖地,我做饭他洗碗。不请钟点工,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这是我的家,我爱这个家。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对事,对物,对人,都一样。

那么,这是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实,把杂物通通分门别类纳入杂物柜后,每天只需扫拖擦拭即可,不需半小时,便会让你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试想,如果每天面对几堆杂物,你是不是容易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久而久之,房子便会变成“仓库”,你会越来越不想打理,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所以,狠狠心,斩钉截铁地一次性地将它理干净,面貌就会焕然一新,无论是房子,还是你自己。居室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态度。

过有品的生活,不一定是在物质上得到富足,而是要懂得惜物,懂得照料每一样物件。惜物的人才懂得惜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眼里有物格,人格才完整。

因而,即便身居陋室,也要过一点儿有鲜花相伴的日子。每周订一小束鲜花,不会太费钱,但可以点缀出一片空间,哪怕它几天后就凋谢,也至少曾愉悦过自己;角落里放几株绿萝,会让屋子顿时生出清新典雅。都是一点儿小心思,但能把日子变得很精致。

多读点儿书。有质感的书读多了,言行举止间便会有别样的神韵,有道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只需一点儿小闲暇,就能让日子变得有深味。

懂得过闲暇生活,能闲世人之所忙,也能忙世人之所闲。闲暇之际,可以陪伴家人,走进广大的天地,领略天地之大美;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拉拉家常叙叙旧;或者与自己相处,一个人,静静的,就好。

工作之时,执一颗进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标看方向;工作之余,执一颗悠然心,优雅抬头,看云看月看星光。没有前者,称不出生命的质量;没有后者,称不出生活的质量。

把生活过成千般风情,不是矫情,而是深爱和深情。一个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从而不管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保持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劳作之余过一种富足的精神生活。有品的生活,不在远处,而在当下。“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黄檗禅师),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主人。

二、过有趣的生活——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生活本庸常,需要手动添加一点儿浪漫的力量,才能将寻常的日子经营得活色生香,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一顿简单的早餐,如果煮了鸡蛋,就在蛋壳上画个萌萌的笑脸,给美好的一天写个欢快的序言,其实也就一两分钟的事。

忙碌的间隙,冲一杯下午茶,并不忘用精致的杯子提亮心情。带着快乐的心做事,效率会悄然间很知趣地高起来。

与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小儿捉蜻蜓、玩泥巴、放风筝,与爱人一起享受清风明月,这些都是惬意称心而又生动有趣的事。

尤其在与另一半朝夕相处时,我更是人为地制造了很多趣点,自娱自乐。比如,有人问起他的长相,我就回复“生旦净末他,金木水火他”,然后笑得前仰后合;比如,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写下这一小段话发给他,看他讪讪地笑,自己也在心里乐得天翻地覆。

我问佛:是否须修得千年,才能得到一段良缘?

佛曰:也有例外。你已修了千年,可今生还是看走了眼。

我黯然。

我问佛:拯救胡某,需要多少年?

佛默然。

我问佛:那为何让我遇见胡某?

佛曰:明月皎皎,需要夜空的衬托。

我释然。

当然也不全是“作料”和“耍宝”,也有温情的时刻。比如,在一个初春晴和的日子里,我记录下“晨起料峭,此时正好。小儿嬉闹,他还未老”,作为那一天的笺注。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写下这样一段话给他,与他一起憧憬有点儿遥远的未来。未来可期,便无畏无惧。

待到你我花甲,相携安居乡下。

你扎篱笆种瓜,我养小鸡小鸭。

你在房前种菜,我在庭院栽花。

出有黄狗伴驾,归可品茗饮茶。

慢看如锦晚霞,共着夕阳西下。

闲听檐漏滴答,和着蛙鸣呱呱。

管他风雨交加,内心安然自洽。

细数光阴年华,一生貌美如花。

这样生动有趣的日子,才是日历上清晰而深刻的一天,待经年之后回首,才不会留下“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徒然叹息和无尽遗憾。

把生活过得生动有趣,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心,能唤醒我们内在的创造力,把那些具体的当下诠释得格外动人。于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重复的事里也能出奇崛。

幸福,未必源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完成,它也可以是因为生活中一些微小愿望的实现,或是意外小惊喜的到来。怀一颗浪漫有趣的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自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以及惊喜和惊奇。

三、过有情的生活——情味是世间最深长的滋味

木心那首《从前慢》深受世人喜爱,其中有么这几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曾经是多么的富有——

棉鞋,是妈妈一针一线纳成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爱,所以舒适、绵软。

米饭,是用柴火烧成的,粒粒饱满,颗颗晶莹,还有一层厚厚的锅巴,若淋上一点儿油煎烤,就可以烤得金黄松脆,满室生香。

思念,是寄于信笺的,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尽是深意。

…………

都是花钱买不到的精致和用心,满是踏踏实实对待生活的诚意。倾注了时间和心血,累积出的必然是值得回味和铭记的价值。

这样过生活,会不会太费时?事实上,生活的幸福、快乐和美好,全藏在这些看起来费时费力的细节里。食材,需经过一道道工序才成佳肴;美酒,需经过一年年沉淀才成佳酿。其中的乐趣和旨味,就在于那一道道的工序和那一年年的沉淀。

有情,是对人的关怀,它根植于内心的良善,自觉自愿,不求回报。有情的人,充实而有光辉,能让彼此的生活多一些色彩和温暖;有情的人,善感而细腻,总能营造出一个温情的世界。

缘分不易,遇见就要珍惜,尤其要珍惜眼前之人。生活中,我努力怀一颗柔软的心,做一点儿温暖的事,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

随时记录家人在生活中的点滴和瞬间,待到新的一年,把它们整理出来,年年累积,便也成了情意的长卷。

记得家人的生日,隆重地对待那一天,让那一天过得富有仪式感。买一束花、做一碗长寿面,并不忘小心翼翼地在面条上铺上红萝卜丝做的浇头,让色彩也带有温馨感。

每次家人出差前,都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并延长一点儿驻足与目送的时间,表达自己内心的在意。

带老人去他们想去的地方,随时为他们拍照留念或是记录文字,定期拍全家福,留下可供回忆的故事。

…………

柴米油盐中,不只有生活的烟火味,更有人世间的情味。不论是一个简单的目送,还是某种重大的表示,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意会让彼此多一份甜蜜。这些事固然要花费一点儿时间,但正是因为需要花时间,才体现出在乎与在意。

教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生活乃至对待人生的态度。更何况,教师过好自己的生活,会为教育注入新鲜而美好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一种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笺注和眉批。

你我皆平常,但加以雕琢,都可以闪光。如我,不过一名普通老师,一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带班(曾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上课、带徒、做各种杂事,但这不妨碍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记得袁枚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吗?苔花即便微弱渺小,也要努力盛开。你若盛开,便不负此生。

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请记得自己的珍贵。

每一个人皆具灵性,都有发展的无限可能,你我都可以很高贵。

过一种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并不是虚幻的梦想。只要我们愿意付出真实的爱与行动,认真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实现梦想,把梦想过成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富有美感的人生!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教育,向美而生》,郑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