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10月24日《中国教师报》发文:教研活动应有教师发声

(2018-11-16 10:46:00)
标签:

文章发表

中国教师报

教研活动

教师发声

分类: 报刊发文
2018年10月24日《中国教师报》发文:教研活动应有教师发声



2018年10月24日《中国教师报》发文:教研活动应有教师发声

文章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2ae2e0102y9ea.html

教研活动应有教师发声
王 营

 

    前几天,县教研员到学校听课指导,课后进行集体研讨。其中一位教研员当着全校教师现场评课,认为该校课堂教学存在10个方面的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句肯定的评价,也没有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这不仅让讲课教师无地自容,更严重打击了全校教师的积极性。

    教研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出发点应以教师为本,他们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教学理念也难以付诸实施。因此,在举行教研活动时,不管是教育行政领导、业务领导还是教研员,首先要学会倾听,要让教师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地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剖析利弊,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现实却是,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么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一言堂”,教研活动变成开大会;要么是“鸡蛋里挑骨头”,专找缺点,相互攻击,教师们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这两种形式的集体研讨不仅难以达到教研的目的,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

    众所周知,被听课教师为迎接教研员听课,往往要辛辛苦苦准备好几天,尽管有些地方谈不上十全十美,但也不至于毫无优点。一味地对其进行批评,不仅会大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员研究水平的提高。

    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究竟孰对孰错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如果能做到相互尊重,充分听取和吸纳别人的意见、建议,不仅有利于个人进步,而且有利于促进事业发展。

    同理,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研讨应给上课教师、参与听课的教师发言机会,允许教师发声,创设交流情境,兼听共融,百家争鸣,而不是以一己之见统领整个教研活动。如此,才能形成良性的研讨氛围,取长补短,实现教研目的。

    当然,提倡教学研究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也并非要求在听课、评课时一味唱赞歌,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则走向了另一极端。由于同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朝夕相处,评课时大家碍于面子,不愿意得罪人,评课活动变成集体互相恭维吹捧会,有的课明显问题很多,但也只说优点,回避缺点,大家争做“好好先生”,即使勉强谈到缺点,也是隔靴搔痒。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是为了能够促进自我认识、追求卓越。因此,无原则的赞美、无尺度的批评都不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只有客观、公正、就事论事而又得体的评价才能被教师所接受,才能成为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目标。

    (作者系蔳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