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让教师有信仰的空间

标签:
时间教学主张责任田 |
分类: 教学教研 |
李志欣:让教师有信仰的空间
原创: 李志欣 教师博览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自由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由人,思想自由、教学自由、创造自由。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研究的,读书写作、实践反思、理论探究,但繁重琐碎的事物抹杀了他们的兴趣。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成果的,教学主张、课程产品、教育思想,但僵化功利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他们的价值。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信仰的,但像工厂一样的学校,它的价值追求是淘汰劣质次质产品。教师的使命是成就每一个孩子,但现实却让教师无能为力,他们在美好理想与现实无奈之间备受煎熬。他们都明白教育是需要情怀的,但是眼前的“利益”让他们不再向着远方遥望,他们不是没有过教育信仰,是一次次的“功利游戏”让他们失去了免疫力,变得不想更不敢有信仰了。
如何尊重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如何帮助教师从教育工作中收获价值感、成就感、荣誉感?我想,就是要让教师拥有信仰的空间。
回望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处充斥的是做题、考试,大家都在马不停蹄地、急躁地往前奔跑。在学校里,教师们的时间被塞得满满的,甚至很多教师还要加班才能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这就把教师们的可贵的自由活动时间挤压到了最小极限,磨灭了他们读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每天摆在面前的教材、参考书、教辅书就已经让其生命的忍耐度达到了极点,谁还愿意回家后再次拿起书本?这就我们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生命状态,是畸形的、违反自然的状态!
一线教师是无辜的受害者。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校必须严格遵守这样一条规定:让教师每周只有一天花费在理论研讨会上、校务会上或联合教学小组的活动上。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几天的时间都用在独立工作和休息上,用在跟学生们的精神交往上。教师之所以需要自由自主的时间,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读书。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他再三忠告:切勿忘记关注教师读什么书,他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只有当读书成为一位教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当他不仅有书而且也有读书时间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时间是教师的财富,应当通过巧妙的安排教育教学过程来珍惜它。
只有让教师拥有“自由、休闲和自主”的时间,心交给教育,教师才有兴趣读书,学生才有时间读书,全社会的人才会热爱读书,读书的习惯才会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习惯。
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教学主张
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历练,一定会慢慢生成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他的主张,慢慢会与他的做人、工作、教学、管理等行为风格化为一体。待条件成熟了,就会变成学生、家长、同事所敬佩、可供学习借鉴的产品。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攀登的阶梯,是教师专业再发展的新的兴奋点和切入点。教学主张是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的金钥匙。”因此,要帮助教师从他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到与提炼出他的思考与想法,鼓励他逐渐由经验走向理论,走向一种独特的教育精神与教学文化。
教学主张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信念,当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它就会表现出高度的教育自觉,因为教学主张让他有了更坚定的教学勇气,有了区别于他人让自己能更好地安身立命的资本与依靠,从此,他不再感到孤独。
引领教师迷恋上自己研究的田地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去读书,去探索教育教学的秘密,而热衷于重复传统的行为,并让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每天都在为丧失自己的爱好和天性懊恼呢?教师返璞归真的生活在何方?
我认为,教师应如同农民一样,要有自己的“责任田”。有人说,给了一个班和一群学生,这不是他的“责任田”吗?我说这不是,这些是老师们被分给的具体的培育任务,形象一点,它们是小麦、高粱、大豆……然而教师真正的“责任田”,却无须像农民一样,由别人去量分,只要自己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就会发现“新大陆”。这块“责任田”就是自己发现的具体的研究领域。
教师在自己发现的“责任田”里,必须热爱学习,把读书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通过与思想相遇来学习教学,与导师相遇学习教学,与具体研究领域的相遇学习教学。教师如果被引向这部分领域,就会对他的自身认同和外部世界有启发意义。在这个领域里,教师会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教学科的真谛,教师在与学科的命题概念和学科的生活框架相遇之前,通过回想学科是怎样唤醒自我意识的,他们就可以找回教学心灵。
当教师拥有了自己自主的时间,找寻并构建起自己的教学主张,能够自觉地步入自己研究的心灵之田地时,教师就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尽情地挥洒汗水,过一种田园式的生活,慢慢地思考、耕耘、收获,就能有机会和空间产生自己的信仰,且会决心一生都敬畏自己的信仰,遵照信仰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后一篇: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