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学生应是教师一生的功课

(2018-07-20 09:45:06)
标签:

个性特长

能力差异

教学智慧

分类: 教学教研
研究学生应是教师一生的功课

研究学生应是教师一生的功课
2018年07月19日 09: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吴久宏 

  多年来,关于“教什么知识”与“怎么教知识”哪个更为重要,很多学者、专家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诸多理论。以我22年的教学经历,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统一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便是研究学生。

  有个案例始终珍藏在我脑海深处,时时警勉着我。开学后连续两次家长会,A同学的家长均没有参加。A同学满脸委屈,哽咽着说:“因为我父亲是清洁工!”“清洁工有什么不好?”我追问。“第一次主题班会,您说如果不认真学习,将来只能做个清洁工!”A同学说。

  这使我想到,班集体不是一群学生的简单组合,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面对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要建立学生的基础档案,详细了解和记录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亲的工作情况,从侧面了解双亲的婚姻状况。这些是孩子内心深处最为敏感的地带。要了解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爱好兴趣、情感需要、人生目标等。对学生的了解越全面,越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研究学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源泉。美国学者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系统地研究学生的学情。学情分析是系统工程,既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又要研究学生的潜在状态。学生的学习起点状态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学生的潜在状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说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等等。

  对于教师而言,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观察学生的能力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生动的,研究和把握他们,应是教师一生的功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