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现代教育报》发文:足球特色校摘牌为教育治理开好头

标签:
文章发表现代教育报足球特色学校 |
分类: 报刊发文 |

足球特色校摘牌
2018-04-24 14:46:04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有8所被取消资格、29所被责令限期整改。校园足球发展至今的首次强力整顿引起社会关注。(4月16日新华社)
据调查发现,被摘牌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硬件水平差、师资不足;二是体育文化缺失;三是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四是重创建、轻建设,对于足球进校园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有的地方把拿个牌子挂着当作一项政绩工程。存在这些突出问题,说明这些学校已不具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开办资格,对其摘牌既符合有关认定标准,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系统中的许多创建项目和评选,可谓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每次创建成功后,学校后续如何围绕创建活动开展工作,有些校长从不过问,上级部门也不进行复查,所谓的“某某品牌学校”“某某示范学校”最后变成了档案室的一堆档案和校门口的一块牌子。同样,诸如各级名师、特级教师、学校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评选,这些荣誉大多都是终身制,一旦评上,教师就可享用一生。
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教师群体,适当地评选有利于激发活力,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但是,荣誉一旦获得,就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更不可裹足不前,躺在荣誉上睡大觉,使其成为炫耀的资本。此次教育部通过复核,取消了8所足球特色学校的资格,责令29所学校限期整改,给各地教育部门的创建、评选活动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开了一个好头。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是管办评分离,评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要在评的环节上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学校和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对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创建活动,主管部门不能发一块牌子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定期走访和复验,符合标准并积极开展工作的可继续保留称号,达不到标准且不积极开展工作的要取消资格,收回牌子。同样,对于教师取得的各级各类荣誉,教育主管理部门也要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这些教师进行考核和复评,能者留,庸者让,从而真正激发教育内部活力,为教育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外部环境。
文/王营(山东省宁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