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名人是如何考上清华的?

(2018-03-07 10:46:21)
标签:

学霸

考清华

人文

分类: 精华文摘
这些名人是如何考上清华的?

这些名人是如何考上清华的?

2018-03-02 教师博览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大学的底蕴,终究在于人文。水木清华,似乎对文人一直青睐有加。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中国文人大放异彩的一个年代。作为一方求学净土的水木清华,和一群文人邂逅,奠下了园子最初的人文氛围。不管是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钱钟书,还是数学只考了4分的季羡林,抑或是弃历史专业而专攻物理学的钱伟长,他们的治学之路都始于清华园。而从40年前恢复高考开始,更是有无数才华横溢的学子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而与清华解下不解之缘。40年来,超过两亿人参加高考。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是一段段的人生,一个个的故事,它和每个曾经年轻的梦想有关。我们不妨来看看因高考而结缘清华的三位名人当年是如何走进清华园的。

钱钟书: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1929年,清华校史上,有一个学生本不应入学,最终不仅进入了清华,而且轰动学校。他的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只有15分,但罗家伦校长破格录取了他。
传闻,这个学生在清华上课时,坐在最后一排,也并不像普通学生那样认真记笔记,却总能取得第一的成绩,而且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豪言壮志。
从此,中国文坛中多了一位才子。他就是钱锺书,放在今天,就是清华人口中的“学霸”了吧。

季羡林:数学4分?我要报数学系!

1930年清华的入学考试中,有一个人数学只考了4分,但他的第一志愿竟填报了数学系;
凭借着优异的作文和英语成绩,他进入了清华西洋文学系学习,以德语为专业,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习英文、梵文。
后来,他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成为学界泰斗和一代国学大师。
他的名字叫季羡林。今天园子里被微积分吓到的人,对季老前辈绝对是惊羡不已。

钱伟长:我不读历史系了

1931年,钱伟长18岁,他的叔父是国学大家钱穆先生。受教于家庭环境,钱伟长也擅长文史。
这一年的考试中,他的中文和历史是满分,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他最终进入了清华历史系。
然而, 9 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几乎一夜之间,钱伟长决定不读历史系了,改读物理系。1940年,钱伟长出国学习,与钱学森等人师从冯·卡门教授。1946年回国后终成一代力学泰斗。

80至90年代

丢了准考证  高晓松差点上不了清华

“我考试,家里没人管,因为觉得我考上大学是天经地义的,”高晓松曾经这么说。外公外婆是建国初期从德国回来报效祖国的专家学者,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的父母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决定了高晓松的人生没有第二条轨迹。
自称“从小生活圈子特别窄”的高晓松,曾想把高考当做自由的契机。高三时,他想保送去浙大,这样每天回家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但这个小算盘被家人发现了。家人很“开明”地给他开了个会,跟他说:不能要钱的时候就来东方这一套,要自由的时候又来西方那一套。选择去哪儿上大学是高晓松的自由,但是如果去浙大,就要自己供养自己,因为自由是有代价的。如果在清华,家人可以一直管到博士后。 
回想起当年那一幕,高晓松大笑不止,“其实就是‘虚假民主’。”最后,他只能就范。
关于高考,高晓松至今记得几件趣事。
第一天考语文时,在师大二附中考场,四中和另一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在一个考场。四中的学生全部提前交卷。
中午,校长召集大家开会,“你们不要提前交卷了,让人家学校的学生都紧张死了。”
结果到下一门考试,大家做完了都东张西望,脑袋摆动的幅度还特别大,因为虚荣心特强,就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做完了。
高晓松记得,后来老师只能说,你们还是交卷吧,这样人家更紧张。
那年的作文题目是《习惯》,高晓松第一个交卷出考场,看到百来名家长在门外等着,一排排站着把路都挡住了。
最前排的家长问他,作文题是什么,他说了句“习惯”。结果等他挤到最后一排家长那儿,已传成了“籍贯”,有的家长还在那紧张:“这可怎么办?我没跟孩子说过什么叫籍贯!”
数学考试那天,马虎的高晓松弄丢了准考证。已经开考了,他还在家找证。那时候,他家住的清华大学算远郊区。早上8点早高峰前,331路公共汽车5分钟一趟,8点后半小时才一趟。出了门,高晓松干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为开考半小时就不能入场了。他就拦住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说:“叔叔,我进城高考去,现在迟到了。”那人就把自行车给他了,让他考完还回去就行。
高晓松回忆说,1988年的数学题“空前容易”,他因迟到,刚进场就有同学答完题交卷了。他也急赤白脸地出来了,结果头3道填空题全错了,扣了6分,成了班里唯一没拿满分的人。

90至00年代

学霸李健认为考清华并不难

高中时代,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李健是个正宗“学霸”。1993年,音乐特长突出的李健凭借《说句心里话》拿下清华50分的特长加分,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因为父亲是黑龙江京剧院的武生演员,李健深受其影响,自小就学过戏曲、练过武术。李健认为考清华并不难,但考个好专业很难。高三那年,他得知每年清华北大都会给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中学生加分,于是就动心了,决定找声乐老师突击一番。没想到4个月的学习,让李健在清华大学艺术冬令营中得了个第一,并顺利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谈到专业,“学霸”李健给出了一个任性的回答:“听说这个系分数最高,我觉得自己反正有权利选,就选一个最赚的吧,分最高的。”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家广电总局当网络工程师,他坦言是为了解决北京户口。后来辞去了这份“铁饭碗”,才有了“水木年华”组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