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

标签:
韩寒教育退学 |
分类: 精华文摘 |
我所理解的教育
韩寒 2018-01-10
17:19:39
上个世纪末,我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最终以470分左右的总分进入了上海市松江二中。松江二中应该是全国最美的市重点高中,《乘风破浪》里本煜拎包出狱,看见李荣浩开奔驰载着自己老婆扬长而去的那条林荫大道就是松江二中取的景。470在当年的中考成绩中算高分了,进入区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但离开市重点还差几分,我是因为长跑获得过区级比赛的第一名,有加分,所以通过特招进了松江二中。
第二年高一,我觉得学校的教育不是很适合我,希望在家自学外加海阔天空闯荡一番,松江二中宽厚包容,给我办了一年的休学,告诉我如果在外面混得不好,一两年后还可以再回来。所以我至今依然很惦念我的母校。
事实上我也不能再回头了,你能想象一觉醒来,你的同班同学已经在上大一,而你还是高一的那种感受吗。
离开学校后,各种压力和议论自然很多,我也一度迷茫。那可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移动还不能给联通发短信呢,退学这种事情当然是天下之大不韪。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回魂。我当然也觉得很委屈,谁说读书无用了,我在学校外学的还不比在学校里的少呢。我庆幸退学是因为我获得了的更好的学习环境啊。
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有着基本的公平。不谈每个省或者不同民族的录取分数问题,好的大学基本上是对所有家庭敞开的。应试教育有很不足之处,更不应被歌颂,因材施教的时代也迟早会到来,但它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定会存在的。
那么,关于退学不退学,扯回来就很简单了。你如果从事文科与艺术,觉得学校束缚了你的发展,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成功的例子也不会多。伟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辉,但因为受不了管束而退学那纯粹是懒惰。
如果你真要走上自我学习之路,我个人不建议在大学前离开学校。时代不一样了,在我退学的上古时代,吃鸡就是去肯德基吃原味鸡,吃瓜就是路边买个瓜吃,所谓玩手机就是掏出你的诺基亚,把屏幕从绿色的变成橘色的,周围人都惊呼牛逼。比如我,退学后,一周就要去好几次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季风书园买书,回来看书看电影写东西远行采风,采风这两字听着土得掉渣,但基本娱乐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我在今天退学,八成也是要荒废在打游戏和玩手机上。
如果你是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兴趣,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更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质量不是最顶级,但整体不算差,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不光光是因为教育的问题。我看到过一组中国学生和欧洲学生的对比,在想象力环节其实大家都没差别,想象力这玩意,不是说你不做作业不管教,它就能出来了,有翅膀的鸟都能飞,笼子是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不是教育方式本身。你若喜欢科学,那就应该在学校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些领域中国是不差的,无需妄自菲薄,有好的学校好的导师就可以。据说好几十年前,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写信给尼尔斯.玻儿,说想去欧洲留学,结果人家回信说你自己学校就有束星北和王淦昌,都是世界顶级,你来干嘛……至于那些国外领先的领域,就去国外学,正视差距,也无需觉得China必须NO.1。
所以,以后有陌生朋友再见到我,就别说自己也是学我退学的来套近乎了,我不会感到两颗心因此而贴近一点。我和李想,见面从来只聊汽车工业,聊互联网或者其他,从来没聊过咱俩都没上过大学这件事。这事不值得聊。这就好比哪天你崩了自己一枪,上天遇见梵高海明威,说哎哟,我学您的,我们都一样,两位大师肯定会告诉你,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学人长处难,学人不如意处却简单,你可以轻松学会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你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转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