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学校能“一眼”看出来吗

(2017-11-08 10:08:23)
标签:

好学校

学生

看出来

分类: 教育管理
好学校能“一眼”看出来吗

好学校能“一眼”看出来吗
陈瑜

    埃利奥特博士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到天津参观南开中学。他在南开中学校园里,看到南开中学学生的仪态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很惊讶,也很好奇。于是,张伯苓就带他来到校门侧悬着的一块大镜子旁边,将镌刻在镜子上的箴词向埃利奥特博士作了详细解释。

    那块镜子上的箴词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显然,张伯苓是想告诉埃利奥特博士,南开中学学生的那些不同,就是缘自这些箴词。也就是说,这些箴词已经融入南开中学学生的举手投足之中,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灵魂之中。

    的确,在学生的身上,能够看到学校教育所留下的烙印。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从一个人的身上,大抵能看出他曾经受到过什么样的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地方。学校的任务就是育人。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真正能够培养人的地方,就是能够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地方。而学校对人的这种培养活动,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是一种人格的濡染,是一种精神的牵引。曾经有人问北大的陈平原教授,纵观一百多年的历史,一所优秀的中学最珍贵的品质是什么?他说:“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与对话的能力,一是形成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对于今天的学校来说,校园文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几乎到了“言必谈校园文化”的地步,但遗憾的是,作秀的成分往往居多。判断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优与劣,并不仅仅是看写在墙上的那一行行优美隽永的词句,也不仅仅是看校园里那一件件“打造”出来的漂亮器物,而更应当看校园里那一群群一茬茬学生的精神与气质。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如果没有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没有浸染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无论说起来多么好听、看起来多么光鲜,其实都是枉然。

    正在成长着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生命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呼吸着什么样的气息,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重庆生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某一天晚上去吃了一顿火锅,如果回家后不换衣服不洗澡,第二天出门,人家一定知道你昨天吃了火锅。因为,火锅店里那特有的氤氲气息,已悄无声息地浸染了你的每一根发丝,浸染了你衣服的纱纱线线,然后那种气息就会从你的身上渐次弥散开来。

    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长的教育价值追求,要化为一茬茬学生身上的精神与气质,无疑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濡染与浸润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教育。在这濡染与浸润的过程之中,需要一种环境与氛围,也需要一种榜样与示范。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气宇轩昂的人,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刚强正直的人,你怎么能够期待他成为一个气宇轩昂的人、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一个刚强正直的人呢?学校怎么样,教师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不仅仅是一句动人的歌词,更是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教育道理。

    所以,从学生的举手投足就能辨识出是哪所学校的学生,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尽管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与监测已经越来越科学,特别是大数据工具的引入,学校的好与不好,已更易于衡量与区分。但是,通过一双眼睛来看一看那些学生,以此判别一所学校的高下优劣,依然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学校的气息、学校的风尚、学校的韵致,这些看似无踪无影的东西,其实也是一所学校应当尽心尽力建设的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

    (作者:陈瑜,系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曾任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