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我的“上课规矩”

分类: 教学教研 |
我的“上课规矩”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说到规矩,给大家例举几条:上课不准抠鼻屎;不准抖动腿和身体;不准玩弄各种玩具和文具;教到那一课不准随意翻阅别的课文页面;该笔记时不准不笔记;笔记字迹一定端正,不准胡乱在书本上图画;读书时一定要张嘴出声读;不准做口型不出声……刚接班的孩子会被这些“吹毛求疵”的规矩吓懵。每一届的开学初班规介绍课我都会说一个例子:在某一个国家,上课时孩子们都很懂规矩,就连放屁都要事先举手申请,得到允许后到教室外面自行解决。言下之意是,我还没有让你们放屁先报告呢!孩子们都笑了,笑声中,他们感到一种威严,开始了对课堂的敬畏,对学习的崇拜。为了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尊严,我做足功夫:上课时不断走动巡视,侧耳倾听孩子们的朗读;炼就一双特异火眼,能“穿墙透视”“背后反观”;每学期结束前必然检查孩子的课本,笔记凌乱,插画有被涂抹的一律要求清理干净……一个学期后,我的课堂绝对会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特色: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高,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课后的班级管理中,许多别人很重视的常规没有被列入“高压线”:没戴红领巾,我提醒你戴上就好;没穿校服,我要求你下次记住就好,劳动扫除,我只要你安全就好,放学路队,有形在就好……就在这宽严之间,我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要让他们获得一份空间,要给他们在比较冷漠的教育环境下留一点自由。不过这要付出代价,我的班级集体参加评选,获奖的几率低,偶尔命中,也是并列最后一名之幸运儿。但是,小学毕业后,他们收获了习惯,坚韧,应变,控制力,学习延续力,比同龄孩子多一份成熟的学习品质。
话说到这,问题来了。这么严格要求对还是错?这么要求有意义么?在我看来,这些规矩是学习的保证。而我这么做有着科学性,有具体数据可参考依据。福建省少儿电视台曾经以我拍摄的一个趣味作文讲座为案例,到一个重点小学中年级随机抽样近400名同学做调查。样片总共15分钟,刚开始播放,每个孩子都被画面和内容吸引,播放到3分钟时,开始有人走神,随后增多。最后问卷结果显示,喜欢看并且看懂的在80%以上,仍有一些孩子整整15分钟虚度。孩子口述说:吸引他们的除了内容外,更重要的是画面和音效等“刺激的东西”。必须注意,播放样片时,后面跟着不少带队教师,电视台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在场无疑能形成一种威慑力,在这样的威慑下孩子的注意力还只能如此,而且还是以“看热闹”为重。这个结果并不让我意外,孩子天性使然。
反思我们的课堂,内容既定,大家变化的是形式,可即便教师是个演员吧,也不能又唱又跳地活跃四十分钟,如何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呢?唯有——规矩!举个例子做解释吧,不让孩子抠鼻屎就很有道理。我发现孩子一但抠鼻屎就会全神贯注,当他执迷于鼻屎的时候,所有的时间就溜过,一节课白上了。同理,其他的设定也都是为了保证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您一定发现问题了:不要说是人,即便是机器运行一段时间也要休息,孩子在这样高强度的注意力控制下如何承受?不忙,我还有个“规矩”:每隔一小段有个“小息时”:可以伸懒腰,闭目养神,同桌交流,活动手脚。同时我还有最具杀伤力的法宝:我的课,尽力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解读,对孩子的深入认识,让同样的内容变得不一样的精彩,让孩子喜欢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我讲到《长城》时,孟姜女的故事脱口而出,孩子们听故事时候的眼神是那样专注,不用你进行组织教学。而这些素材的准备在我看来都和课堂规矩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同样能吸引和保证孩子们参与课堂。
我坚信:专注才能出彩,注意力是品质的保证。毕加索说:“人们通常没法集中注意力,因此会错过很多东西。而集中注意力,是塞尚成为塞尚的原因。当塞尚在一棵树跟前时,他会非常入神地看他眼前的东西。他盯着它,活像一个狩猎者盯着自己的猎物……通常一个画家就是这样子。”毕加索能这么评价塞尚,是因为他一样知道怎么集中注意力。而我们的孩子学习有差异,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在接受教育时差异不断增大,有人以为有“鸿鹄将至”,有人心无杂念,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为了尽可能让更多数孩子收获,成长,我选择制定这样的“上课守则”。
孩子,当你不能理解的时候,请你先学会服从。有个故事你一定要知道。1976年6月27日,巴勒斯坦游击队劫持了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大型飞机,并将机上105名以色列人扣押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的候机大厅。为了解救人质,以色列特种兵展开"雷电行动",在采取营救行动之前,一名以色列士兵手持扩音器,用以色列人的母语——希伯来语大声喊道:“我们是以色列士兵,前来接你们回家,请你们立即就地卧倒,趴在地上别动!”以色列人质全都清清楚楚地听懂了这段希伯来语,并迅速地卧倒在地上。而巴勒斯坦士兵却一点也没听懂喊话的意思,他们仍然站立着,警惕地注视着外面。一颗颗子弹向所有站着的人飞去,以色列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厅内发起了攻击,站着的人一个个全都倒在了地上。在这场战斗中,除了巴勒斯坦士兵之外,还有三个以色列人也丢掉了性命。有两个是年轻的以色列男子,他们在听到并完全明白己方士兵的指令之后,凭着自己的胆量和勇气,想再等一等,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再服从指令。遗憾的是,他们已经没有服从指令的机会了。第三个遇难的人质也是一名男子,他在听到士兵的“卧倒”指令后,倒是毫不犹豫地服从了指令,但是在他看到以色列士兵冲进大厅后,忘记了刚刚那句“趴在地上别动!”的指令,兴奋地站起身来,准备冲向己方战士,与他们拥抱,结果被士兵们当作隐藏在人质中的敌人射杀了。
名将巴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张扬、最强悍、却又最懂得服从的四星上将。关于服从,他曾说过:“服从不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懂得服从,或者打了折扣去服从,不仅会损害团队的利益,甚至会成为潜在的杀人者或自杀者。”沙龙说:“服从不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懂得服从,或者打了折扣去服从,不仅会损害团队的利益,甚至会成为潜在的杀人者或自杀者。”故事说完了,你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敬畏课堂方能有所收获,不要一心只顾自己喜怒放纵,既然是参与班级集体学习,请遵守“上课规矩”。
后一篇:学校是一个顽固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