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钢 :用“连接思维”,拿下未来学习的主动权

(2017-09-26 09:41:07)
标签:

连接思维

学习

主动权

分类: 教学教研
郑钢 <wbr>:用“连接思维”,拿下未来学习的主动权

用“连接思维”,拿下未来学习的主动权

2017-09-21 郑钢 校长会

当下,教育给予“未来”前所未有、超乎异常的关注,人们纷纷畅想未来的学校和教育模式,希望教育能与时代保持同步。

冷静分析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有一股社会力量在有力推动社会发展,那就是“连接思维”:物与物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

在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从来没有大规模的社群联系和迁移,严守方寸之地,拒绝连接和交往,生产力非常落后。之后,人类开始迁移,发明开始出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人类进一步互相连接和密切联系的表征。至今天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人类其实从来没有在这样一种互相联系中生活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连接已经融入骨髓经脉、血肉肌理。

人的个体发展也同样如此。一方面,人内部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连接性,只有人的头脑、精神、心灵和身体的系统发展和互相关联,才能成就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当我们逼迫孩子拼命刷题,到处补课时,却忽略了他们成长系统内部的连接和贯通。还有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是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缺少与外部世界连接的孩子,常常是脆弱和单薄的。

因此,人的社群交往和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尤为重要。就像“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今年5月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所说:“我们都从我们的社群中获得意义。无论我们的社群是邻里社区还是运动小组、教堂或音乐团体。他们给我们归属感,我们属于群体的一部分,我们不是一个人;社群给了我们扩大视野的力量。”

教育能应对时代的挑战和变化吗?

在智能化时代,工作也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到2020年将有510万个职位被高技术替代,主要来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

传统的工作正在快速地消失,而不为人所知的工作正在汹涌而来。未来工作的共性就是需要深度知识,深度知识不是简单地重复、复制原有的旧知识,而是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创生新的知识。知识连接越紧密,生命力就越强。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前不久提出了关于教育创新的新理念,那就是“万物互联”:学生需要理解世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联。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难以记住孤立的某个重要人物或概念定义,却能在生活场景的理解和应用中轻而易举地记住;很多孩子无法熟记长篇累牍的经典名篇,却能在立体化的图文联想、连接中轻车熟路地将其“拿下”。

▌学习真的必须在教室里发生吗?

很多知识,如果没有发生连接,从单独的视角来看,是没有生命的、枯燥的毫无意义的。即使学生今天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忆和背诵,过几天常常会忘却。这是浪费生命和时间。对于社会来说,知识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是越来越陈旧,更不要说创生知识。

知识的连接常常是因为人与人连接而产生最大的效益,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知识的互补性和创造性就在团队合作中应时而生。

因此,一所学校应该与外部世界保持积极的连接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外部世界是人类文明和创新的整个世界,是学校保持生机的源泉。创新企业、社区、工作、政府部门、大学、自然世界、博物馆……这些力量会不断滋养孩子的成长,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激荡共生,良性互动。

▌在“连接思维”下,教师职业将迎新挑战?

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得、储存、交流和使用信息、知识的方式———这一方式对教师的角色同样提出挑战。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以后学校将不再存在,教师的职业也将消失。其实,这种观点危言耸听,忽视了智能化、连接化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在连接思维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与学生坐在一起,连接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教师去协调。当跨学科教学时,缺乏人的连接和介入,知识依旧是冷冰冰的。教师的价值是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寻找有整合价值的教学内容,具备这样的驾驭能力不仅要有学科知识,还要有跨学科整合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远远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素养,当我们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候,教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连接思维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处于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