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传奇的中科大“少年班”开学啦~看看今年考入少年班的 “00后”有何不同?

标签:
中科大少年班上海 |
分类: 精华文摘 |
成就传奇的中科大“少年班”开学啦~看看今年考入少年班的
“00后”有何不同?
原创 2017-08-24 张鹏 文汇教育
8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新一届的43名学生悉数报道。这些学生均出生于2000年之后,其中,上海的三名“少年神童”也成为了今年“少年班”的成员。他们分别是毕业于上海市实验学校的简子哲、杨光灿烂,以及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胡哲源。他们成为国内年纪最小的一批“大学生”,在成就传奇的少年班课堂,接受更多知识和经历的洗礼。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表示,少年班孩子们的特点是聪明、有好奇心、比较执着,与其说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智商,更不如说他们有超出常人的勤奋和努力。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拿到“少年班”入场券?近日,记者走入上海市实验学校对话简子哲和杨光灿烂,发现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知识的探索有强烈欲望,有创新精神。比如,简子哲是个喜欢“拆东西”的当代“小鲁班”,而杨光灿烂则是成绩拔尖的“少年极客”。
简子哲:“现代鲁班”最迷恋拆东西
动手之中,简子哲觉得自己的思考疆域不断被拓展,也由此踏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门。未来大学里,他也许还会在拆东西这件事情上不断琢磨,不停思索。
随身携带小螺丝刀的探索者
小学阶段,简子哲就读于徐汇区爱菊小学,特别喜欢读书。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在小学时就已被他翻烂,各式各样的科普期刊和科普书籍也是他的最爱,还包括许多英文科普书。
那时的简子哲,正是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子线路和手工制作班找到了“人生目标”。在那里,他做过赛车和奇异的机器人,搭建过建筑和船舶模型,参加过各种机器人大赛。最关键的,他发现拆装各种机械电子设备,是个奇妙而有趣的过程。
在一次期中考试后,简子哲在家里拆了一台扇叶式电风扇。因为没有图纸,他一边拆,一边在脑海里“解构”电扇的结构,还原各种零件位置,几小时后,他又把一地零件原封不动地装了回去。这让简子哲兴奋极了,就此,这个“拆东西”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他甚至养成了随身携带小螺丝刀的习惯,学校的黑板、桌椅板凳、鼠标等等,都没有逃脱他的“魔爪”。
朱琳回忆说,有一次,简子哲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班级门锁拆了下来,还反向安装了回去。“表面上看是没有区别,放学之后才发现门锁不上了。我只好把他从家里叫回来,重新将门锁正向安装了一遍。”虽然朱琳批评了简子哲的“恶作剧”,但她不由地暗自感叹:“简子哲天生就是学机械的材料。”
而在简子哲看来,在他拆装各种仪器、参与各类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也在不断开拓、完善。
他说,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科技指导教师给学生们一只小灯泡、一根电源线和一个电源。简子哲发现,不论怎样接线,小灯泡都不亮。上百次的尝试后,他突然发现,只要给电线接上一个电阻,那盏光秃秃的小灯泡就能发出光亮。
高中时,他自己制作四轴飞行器,摇摇晃晃总是要掉下来,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调试,最后,他将出故障的一个GPS控制器关闭,只用一个GPS发挥作用,终于平稳地越飞越高。
“拆拆装装,让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渐丰富了我的思维方式。”简子哲说,这对数学等理科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经常需要用创新的方法解决,这时他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给孩子多一些“下一次”的机会
高一结束后,简子哲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计划——直接跳级到高三,提前一年参考高考,他的目标是中科大少年班。要知道,因为文科相对薄弱,简子哲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并非拔尖,但父母和老师都支持他的决定,因为他们看到了简子哲的学习潜力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进入高三的第一个月,简子哲感受到了落差。因为跳过了高二,许多知识点他都没有接触过,课堂上,时常会听不懂。尤其是语文课,第一次考试,简子哲的语文就“挂科”了。
班主任朱琳却很淡定,“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毕竟年纪还小,许多人文知识的积累还不到位,高二一年的知识也需要慢慢补起来。”她清楚,这类孩子的成长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只要跨越瓶颈期,就会出现“几何级”地进步。
事实证明,朱琳的预判是对的。为了提升简子哲的语文成绩,朱琳特别为他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比如,为了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除了高二语文课文篇目外,朱琳还推荐给他不少课外读物;
为了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朱琳邀请他加入“国学班”,每周一、三、五中午,她会抽半小时带着简子哲默写古诗词,并讲解古文阅读理解;
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朱琳几乎一字一句地帮他批改作文和小练笔……
三个月后,简子哲的语文及格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语文成绩终于超过了100分。
一次快上课时,简子哲为了想要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他偷偷用打火机点燃了一长条卷纸。朱琳知道后批评了他,但也给了简子哲更多进行科学实验的特权。朱琳说:“这孩子确实年龄偏小,他充满好奇心,要多给他一些‘下一次’的机会。”
更让简子哲难忘的是,进入高三后,那些身边的同学都是比他稍长一些的“哥哥姐姐”。他们不但督促简子哲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还随时帮他解答难题。课余时间,同学们还经常送给简子哲好吃的,带他一起去摘枇杷。尤其让简子哲兴奋的是,“我和几位师兄的课余讨论涉猎广泛,从戴森球到象棋、扫雷的算法,再到电磁轨道炮等,不亦快哉!”
高考结束,要有归零心态
2017年高考,简子哲拿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数学143分,英语126分,语文102分,化学、物理和生物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参与中科大少年班面试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简子哲回忆说,面试的题目很活跃,也考验着考生的理论基础,包括“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等物理试题,以及“群论”等数学试题。因为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简子哲终于拿到了少年班的入场券。
这次面试让简子哲感触颇深,他说,中科大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
怪才”,而是文理兼备,尤其是物理、数学擅长的学生。眼下,高考已经过去,未来将从零开始。如今,他想设计固定翼无人机等,一旦脑海中有了想法,就会开始绘制图纸。简子哲说:“期待早日迈入大学课堂,学习更加丰富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期待能和科大面试中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继续海阔天空地畅聊科学,期待能有条件和时间将我的异想天开一一付诸实践。”
杨光灿烂:“片段式”学习助理“少年极客”个性发展
杨光灿烂,人如其名。这个身高一米八的阳光男孩,还是个“少年极客”,喜欢创新、喜欢实验,各科成绩优秀。上海市实验中学的科创楼建成后,杨光灿烂成了第一批入驻的学生,并乐此不彼地埋头于他的实验天地。
“少年极客”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今年,杨光灿烂收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
在刷题中总结规律
2008年,6岁的杨光灿烂考入上海市实验学校,成为很多人口中的“牛娃”。
在学校里,杨光灿烂一直人气颇高,学习成绩总在年级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2014校学习之星”“2015年度最有影响力学生”和“2016年度最有影响力学生”。他还喜欢各种科创实验,物理、化学、数学竞赛和英语竞赛的获奖名单上,总能找到这个特别的名字。
提及学习,杨光灿烂毫不避讳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刷题也很重要,学习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练习,几乎所有学科我都是在做了很多题后,总结出了出题和解题的规律。”他举例说,地理考试中时常会涉及有关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的综合题目。通过分析此前做过的练习题答案,他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劳动力富余也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则会吸引人口等内在的关联。而发现这样的规律,使杨光灿烂在地理学习上有很大进步。
英语学习的经验则是,从初中就开始背诵英语四级、六级单词。升高中的那个暑假,他买了两本高中英语语法“红宝书”,之后一年多从头到尾整整做了三遍。杨光灿烂有个习惯,每天午饭、晚饭后,他都会阅读20分钟英文原版书,睡觉前再看30分钟。这个习惯延续至今,为他的英语学习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发起创办“科学创客社”
学校里,杨光灿烂更像是一名“少年极客”。他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寻找答案。不管什么课,只要能动手参与实验并验证结果,他都兴趣十足。
最近,他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上海市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按照比赛要求,他们要利用简单的材料和设备制作“真空火箭筒”,并验证预先设定的结论。看似并不复杂的实验,验证的过程却屡遭挫折。“测量数据时常不稳定,甚至装置本身也会失灵,还要面对如何采用测量数据等问题。更抓狂的是,修改参数常常解决了其中一个漏洞,却又引发了其他问题。”杨光灿烂说,课本上的实验很少会碰到问题,而正是那些常常出现问题的实验,更让人体会到,必须要通过实验探究未知,物理学探究需要谨慎,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反复修改,直至成功。
为了让更多学生接触科技创新,前几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建立了一座科创楼,杨光灿烂成为了第一批入驻的学生。只要有时间,他就喜欢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享受追寻问题答案的过程。
因为热爱科技创新,高一时,杨光灿烂就在指导教师张唯的帮助下,申请创办了“高中科学创客社”。这是一个学校里的小平台,目的是吸引校园里喜欢科技创新的那些小伙伴,一起探讨科学问题,探究科学课题。
谈及创办科技社团的初衷,杨光灿烂有着自己的思考。原来,大部分学生在参与科创比赛和课题研究时,主导者往往是指导老师,甚至是家长。“老师的想法确实更巧妙,理论更成熟,跟着老师做实验,得出的结果更容易在比赛中获奖。但是,这种课题对于学生而言收获很有限。”他思忖着说,高中科学创客社的课题都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亲自动手验证。哪怕课题不够深入,但参与其中的过程,让每位社员收获很多。
跳级升入高三之后,杨光灿烂把高中科学创客社的管理工作交给了同学,自己做起了名誉社长。管理社团的时间虽只有一年,杨光灿烂却觉得收获很多——如何与老师打交道,如何管理社团成员,如何写各种材料,对他来说,都是未曾有过的体验。2015学年末,这个科创社还被评为“学校年度最具人气社团”。
为备战高考“片段式”学习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所提倡的“护长容短”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对于杨光灿烂的引导和培养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高二开学,杨光灿烂就向学校提出想要跳级挑战中科大少年班的考试。一个多月后,他便成为了高三年级的一员。
考虑到杨光灿烂的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尤其是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成绩不错,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从去年11月开始,杨光灿烂只在学校上语文和部分课程,其他时间则回家自学。
这更类似于一种“片段式”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是一整天都在学校里,可能上了几节课就回家。”相比很多同龄人,杨光灿烂既有天赋,也勤奋。每天早晨6点半,他就准时起床,背单词、看书,开启一天的学习时光。他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一天的学习内容,而且高效、自律。
杨光灿烂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对我采取的是激励教育,题目做对了,可以继续再做两题,做错了,就不让我再做了。”就这样,杨光灿烂对学习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
高三期间,杨光灿烂“学疯了”,学习状态也是愈战愈勇。今年高考,他的笔试成绩达到595分。“我一直很有信心,现在,我已经开始自学大学数学和物理,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当记者问他“身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他半开玩笑地说:“当然是我的名字,不过更重要的是乐观的个性和乐于钻研的精神。”
编辑:张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