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晚年为什么“删诗书、正礼乐”?

(2017-05-26 10:47:17)
标签:

论语感悟

删诗书

正礼乐

分类: 《论语》感悟
孔子晚年为什么“删诗书、正礼乐”?

孔子晚年为什么“删诗书、正礼乐”?
《论语》感悟(一八五)
文/王营

原文:9.15 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正。”
译文:9.15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把音乐整理出规范来。‘雅’‘诵’都得到各自位置。”
感悟:本章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说的一句话。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理想不能实现,于鲁哀公十一年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涯。他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兴办教育上来,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删诗书,正礼乐”,使当时流传甚广的诗书礼乐文化得到纠正和改进。
孔子晚年为什么要“删诗书、正礼乐”?
首先是教学的需要。孔子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确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当时的社会已经礼崩乐坏,导致这些内容繁复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不适合学生学习,于是孔子动手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进行了整理和编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从而也使中国西周以前的诗书礼乐文化得以保存。
二是维护传统礼制的需要。《诗经》中的“雅、颂”部分是直接运用于祭祀等重要仪典的“庙堂诗”,使它们回归正确的位置,表示孔子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礼制,这当然是孔子想做和必须做的。
由此我想到当今时代语文教材的编写。据报道,今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的语文出版社新教材中,大幅增加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比重。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语文出版社进行的这次教材修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绝对是一件好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好的语文教材应当思想淳正、文质兼美,让学生兴趣盎然,并产生长久的依恋感。语文教材中大量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教材编写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育本色当行的标志。语文教材不应当是狭小封闭的空间,而应当贯穿今古,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生活天地,增强学生认识世界、审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孔子“删诗书、正礼乐”那样,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像我们使用的“旅游指南”一样,引领学生走进古人的心扉,踏上令人神往的旅途;也应当像体育场上的跑道,给孩子们提供自由奔跑的平台和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