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真实的孔子,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6-11-22 10:40:33)
标签:

孔子

形像

分类: 传统文化
    真实的孔子,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6-11-17 现代与经典

    康有为曾说:“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教科书里宣传的孔子总是那副刻板的形象,其实,孔子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孔子不太感冒。为啥呢?因为虽然孔子是儒家尊崇的圣人,但这种高高在上、整天教育别人的面孔,很不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喜欢。不过,最近有篇文章说,其实孔子是个挺有个性的人,并不是教课书里宣传的那副刻板的形象。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第一,孔子也有童心未泯、风趣搞怪的一面
  我们知道,孔子这人,终生都怀抱理想,可惜从政之路十分坎坷,四处碰壁。他正儿八经的从政经历,其实还不到四年。但是孔子总能从失败中挣脱出来,还时不时做一些搞笑的事儿,逗自己解解闷。

  比如,在《论语·阳货》里就有一段说,有个人来找孔子,这人以前跟孔子学过东西,但那天孔子也不知怎么了,很不想见他。孔子就跟门人说,就说我病了,见不了他。门人出去,正准备传话。孔老先生竟然在屋里一边弹瑟,一边唱起歌来!这是故意让屋外那家伙听到呢,你看,我不但在家,而且什么事都没有,就是不想见你,啦啦啦。

  再比如,孔子不喜欢他那帮年纪轻轻的弟子,成天对自己一副恭敬拘谨的样儿,时不时会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然后哈哈大笑。他曾经突然莫名其妙地跟弟子颜渊说,如果你是老板,我就给你打工。我们知道,孔子所谓的周游列国,其实就是流亡,所以,当时有人就形容他是“丧家之犬”,孔老先生听过之后笑着说,嗯,小样,比喻得还挺像嘛。

  你看,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平时看上去挺庄重肃穆的,但一疯起来比谁都能闹。现在我们看到的孔子雕像,全都是一副温良恭俭模样的孔子,让人看了感觉很乏味。为什么不能塑造一些快乐风趣的孔子像呢?

    第二,孔子是个心情不太稳定的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说话会言不由衷,有时候还会阴阳怪气。
  比如,孔子的弟子冉求,有一阵在鲁国的季氏家任职,这季氏当时在鲁国是一手遮天。虽然冉求没做过什么对不起孔子的事,但孔子对他就是有些偏见。有一次,冉求下班后来看他,孔子就问,怎么这么晚才来啊?冉求回答说,有国家大事耽误了。孔子就接话说,我看不是国家大事,是季氏家的私事吧?我现在虽然不参政议政了,但如果有国家大事,我能不知道吗?

  这话不论怎么听,都有股说不出的怪味儿,有点阴阳怪气,有点小情绪。

    第三,孔子的性格并不是我们知道的温良恭俭,反而十分容易冲动。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甚至不惜愿意去给反贼出谋划策。
  鲁国有个叫公山弗扰的,发动暴动,造反了。画地称王之后,这个人就想找点人才辅佐自己,他就想到了孔子。孔子听说后,还真动了心,准备去投靠他。好在这场有点恐怖的闹剧,被耿直的子路拦住了。事后,孔子还说,只要有人用我,我一定不让他失望,我能帮他把国家搞得像周朝一样。

  还有一回,晋国的一位大夫,也造反了,也向孔子抛了橄榄枝。当时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的流亡途中,听说了之后又动了心,结果还是被子路给搅黄了。这回老夫子就闹情绪了,冲子路说,他是反贼怕什么?我难道就应该像只葫芦,只能挂着,不能吃?这话里还带了一股不管不顾的孩子气,能看出孔子当时有点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状态。

    第四,我们之前都觉得,孔子只会讲一些仁义道德,但实际上,孔子也说过很多有城府的话。
  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没轮到你说,你却抢先说了,这就是急躁,而说话不看人脸色,简直就是瞎子啊!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意思是,如果你生逢乱世,要闪;这城市治安不好,要闪;发现人脸色不对了,赶紧闪;觉着对方语气有变,话里有话,话不投机,也得快闪!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意思是,社会都是按游戏规则行事的,你说两句奇怪的话,有点怪癖,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全都不按常理出牌,那你就得当心了。你装装疯,卖卖傻,可能没人理你,但牙口一定得咬紧了,说话千万要低调,得会装孙子。这些话有点市侩和鸡贼了。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孔子的形象有血有肉了?其实,以孔子为代表的历史人物,都被后世脸谱化了,以最刻板的印象流传万年。历史上每个人都有最真实的人生,孔子的人生更像是游乐场的过山车,那个能跟国君权臣一起谈笑风生,吃喝玩乐的,是孔子,而在路上跟人打群架、断粮七日,饿得头晕还怀疑弟子偷了他食物的,也是孔子。
   延伸阅读:《千古师者的典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2ae2e0102e3l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