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2016-10-04 11:05:55)
标签:

读书

记住

消化

分类: 精华文摘
如何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同样读完一本书,有的孩子能够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甚至运用到生活或学习中,但有一部分孩子读完书却什么也记不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让孩子提高阅读效率,让他们把读过的书真正变成自己的?介绍一套适合初高中孩子的读书法,部分方法也对年纪小的孩子有所帮助。就像给孩子大脑装上复印机,再也不会读过就忘!

怎么避免读过就忘?

想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效率是极低的。

因为,我们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往返循环:“视觉识别文字 — 进入工作记忆 — 对文字进行理解 — 识别下一段”。这个循环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大脑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使其进入长期记忆。所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孩子记得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少。

而大脑的本质跟肌肉是一致的:重复了多次的动作,才会留下记忆。大脑对一个东西调用的次数越多,它就会被大脑放在越浅层的地方(优先级越高),更加方便被调用。

所以,想将阅读的内容内化,靠的是重复,而且是消耗认知资源的重复。换句话说,就是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详细来说,有三种方式:

一、带着问题阅读

一般的阅读,看到就过了,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思考。而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读到的内容。

当带着问题时,你会更容易注意到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被称为Perceptual Vigilance。这些内容会更容易进入你的意识水平。

同时,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和思考,运用它们去解答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二、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是指,把你当下读到感兴趣的内容,跟你记忆中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

人的记忆可看作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网络(Schema),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不同的「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路径越多,节点也就越活跃,越容易被大脑提取。所以,建立联系的本质,就是扩充节点、增加路径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作用,是将你通过阅读学到的东西纳入知识体系里,方便检索和提取。同时,通过扩充「路径」,提高其优先级。

三、应用

应用有两种方式:说出来,写出来。

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是十分行而有效的方法。写出来同理。

原因是,阐述和写作,是「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加工。阅读往往似是而非,但输出,要求你对其结构、层次、逻辑有着透彻的了解,不然你无法将其有序地组织起来,并为你的观点服务。这个过程,也是将其体系化、架构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斯滕伯格认为,处理新情境/新任务,既是衡量智力的标准,也是促进智力和记忆力的方式。读到的东西,是在作者的语境、框架之下,而你自己去阐述,就是面对一个新情境。

如何将你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之下?如何运用你的知识体系去阐述它们?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你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也是迫使你去深入分析、了解和记忆它们的过程。

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这些建议。

读书不要抱着「我要把它读完」的心态,而是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

比如,一口气读完《东晋门阀政治》肯定吃不消,但如果你读了一些文章,对琅琊王氏产生兴趣,那么你可以挑其中相关的内容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其他内容略过。下一次同理。

这样分多次读,一本书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读完,并且在反复的阅读中,也能强化对疏漏内容的回顾和再认。

读书需要体系化

碎片化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读一本书之前,请确保:
1)你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术语;
2)你知道这个领域最基本的常识和脉络。

如果不符合,先去读一本打基础的书,比如各种原理、概论、通论、通识,等等。它们将是你阅读的最大助力。

读书时,多做笔记,但不要抄书

笔记的作用是什么?是强迫我们思考。你做笔记时,需要将其归纳、简化、画出脉络,其实就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同时,做笔记时,时时注意将它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脑,提高这些内容的活跃程度。

比如,你读一部推理小说,读完,可以做一个归纳:这部小说用了什么诡计?属于什么类别?相似的小说有哪些?它们之间的高下优劣如何?

或者,你的笔记里,有一页「推理小说诡计大全」,那就更好了。把它写进去,简化、归纳、总结,时时翻看,一目了然。

至于摘录书上的内容,纯属浪费时间,拍照即可。或者记录关键字,需要时GOOGLE一下即可。

读书时,在心里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这是检验你是否真的读懂了的方式。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用自己的话去阐述,需要你对其结构和逻辑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把它讲清楚。

读书时,每读完一个感兴趣的点,可以停下来,在心里假装把它讲给别人听,默念即可,直到明白通达、毫无障碍了,再继续往下看。

给自己留下整块时间读书

读书要有所得,需要深加工,而深加工需要时间。除非是读读小说、看看资讯,否则不建议在地铁、电梯、等人的时候读书,因为根本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消化。

最好的方式,是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读书,然后在十几分钟的碎片时间思考,复习读到的内容。

把学到的内容写出来,跟别人分享

能够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写作是对学习的深度加工,也是整理回顾自己知识体系的最好方法。同时,从分享中得到的乐趣,也比一个人读书享受到的乐趣多很多。

读书的根本原则:喜欢就好

虽然我上面讲了许多阅读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它们成为负担。

一切方法都是帮助你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它们的前提,是你有兴趣。

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很累,那么,忘掉这些,抛开这些,按你的方式去读。当你觉得觉得不满足了,想换一种方式了,觉得这样做更有成就感了,再回来。

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让我说的这些成为你的负担。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应该如何读书。遵从你的内心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