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腹不为目”的激励最有效
郑明星
不止一次听到有校长发牢骚:“绩效奖励太少,调动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不让发,那不让发,教师仅剩下干巴巴的工资,教师们谁还‘卖命’?”过去,校长们可以“各显神通”,为教师们“谋福利”。现在学校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教师不会再有这种“额外收入”了,各种奖金都统一划归到了绩效奖励这个“盘子”里。
物质激励当然重要,不然学校也不会实行绩效奖励制度。物质奖励的分配方式,还体现出对教师劳动价值的认可程度。尽管绩效奖励“盘子”里的“米”不算多,教师之间差距也不会拉得太开,但是如果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制订合理的考评方案,并且有效实行,还是会让教师们很欣慰、很心安。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一味地计较钱多钱少,或是摆出不多给钱就不多干活的态度来,那么问题首先一定不是出在钱上。
教师如果只用物质奖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那就意味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老子说,“圣人”是“为腹不为目”的。“为目”是指追求欲望的放纵、外物的占有、感官享受的满足;而“为腹”是指追求内在修养的提升、内心欲望的减损、内在灵魂的净化和升华。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分看重物质刺激,会让教师“目盲”“耳聋”“口爽”和“发狂”,而忽视了其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所在,失去事业追求,也必然不会获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样的教师绝不是优秀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生涯也是非常可悲的。
因此,校长应该引导教师群体“为腹”而教。教书育人的深层满足感不在于获得多少物质奖励,而在于体验教师的人生价值,一份桃李满天下的职业幸福感,一份“传道、授业、解惑”带来的成就感。一节课的价值无法用金钱去衡量,苦口婆心地教育让学生恍然醒悟也是无法用金钱去体现的。教师更重要的需求,应该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由此看来,校长如果仅仅用物质去刺激教师工作,显然是把“经”念歪了,而且这样的价值追求导向是非常可怕的,这绝不是称职的校长所为。
作为校长,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应建立完善的激励系统,运用发展激励、情感激励、自我需求激励、事业激励等全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比如,善于利用核心价值理念,在学校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教师抵制物欲的诱惑,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临朐县宋王庄小学的宋作爱老师,扎根山区小学,一干就是几十年,正是这精神追求的写照。又如,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为腹”而教。曾有一名被学校认为“无可救药”的教师,他所任学科教学常常得到“差评”,新任校长根据他的爱好,激励他开设素养课程,将他的兴趣转化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结果很快开花结果,学生喜欢,他也有干劲,在全省比赛还获了奖。还有一名教师想提升自我,但是总感觉没有机会。校长很敏锐地发觉了这一情况,就一面激励他进修、培训,一面给他创造多种条件,这名教师很快就脱颖而出了,并逐步成为了名师。
这样的激励,才是最有效的。只有“为腹不为目”的激励,才能帮助教师不断进取,开创并持续事业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