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庆昌:来学而不往教

(2016-08-10 09:56:48)
标签:

教师

学生

来而不往教

分类: 精华文摘
刘庆昌:来学而不往教

2016-08-07 刘庆昌 微教育学

我总会告诉我的学生,来学而不往教,是我的教育原则。再具体地说,我是不会追着学生“求教”的,学生应该主动找我来“求学”。

我这个老师是不是太有点摆谱的味道?我不觉得是,在我这里,只是坚持了真正教育者的一贯准则。孔子当年就是来者不拒、往者不追的。同时,也是坚持了我自己的一贯准则,即慎诲。我是个教育学者,但不是一个教育主义者。我相信教育是可能的,而不是万能的;我相信,世上的人真的有可雕和不可雕这样两类。所以,我也一贯不赞同类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人的生性是千差万别的,做了学生并不见得都适宜学习这种劳动。

常听见同行们说,研究生们很少主动找导师请教学问或交流见闻,导师不叫,学生甚至可以永不露面。我的一些学生也是一样的脾性,导师,恐怕只是他们的各种表格和毕业论文封面上要填写的一个符号而已。想想我自己二十年前读研究生的情景,真为今天的学生感到惋惜甚或悲哀。

说实话,在刚带学生的那几年,我是有些不适应的,因为我无法理解学生的心理。到今天,我仍然不理解我的学生们的心思,但已经能够适应他们的以静制动了,因为我有了自己教育的原则。我坚守“来学而不往教”,虽然很不愿意,但逐渐地能够让不喜欢学问的学生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在今天,傻子才会以为研究生是搞研究的学生。

切不可以为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要知道,我,我们,也只是一个老师,如果学生都不为自己负责,我,我们的负责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已经成熟的学生来说,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负责。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责任和责任更是对等的。

佛,只度可度之人。不可度之人,就让他们在苦海里玩一玩又有什么呢?以往,我对柏拉图的“金银铜铁”臆说不置可否,现在,我很愿意相信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王侯将相的确无种,但上智下愚并非妄言。聪慧之人,千里难寻,顽冥之徒,俯拾皆是。前者自会程门立雪,后者甘为粪土之墙。孔子曾弟子三千,成名者也就是寥寥七十二人。

所以嘛,我们做老师的,只要对那些“来学者”尽心尽力,就应问心无愧了。仔细思量,历来的老师,哪个不是偏爱那些有志于学的人?无志于学,则弟子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教育,倡导教师要面向全体,做老师的,理当努力贯彻,但践行起来,是很难,很难,很难的。我们不可能欣赏所有的人,正像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欣赏我们。同理,我们不可能欣赏所有的学生,正像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欣赏我们。对于欣赏我们的学生,他们迟早会来学的,对于不欣赏我们的学生,自然不会来学,我们又何苦往教呢?因而,亲爱的同行,在新的时代,我们还是要继承前人的优秀原则。

知识是尊贵的,不需要打折出售,更不必送货上门。好货只卖给那些识货的人,不识货的人,一般不会来买,即便偶尔来买,卖给他也是白瞎了那好货。社会真是变幻莫测,短短的二十年,许多优良的东西就逐渐销声匿迹了。有人说,当一个人有了今不如昔的感觉,说明这个人已经老了。我,我们,真的老了吗?不尽然。个体的人,总会老死的,但真善美是不老的。教育者就是守候真善美和传播真善美的使者。当众人向善时,我们就上市,当真善美遭遇尴尬时,我们不妨端起崇高的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