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生发起“反教师联盟”,该写反思日记的是谁?
(2016-06-20 10:07:00)
标签:
学生教师反思日记 |
分类: 精华文摘 |
学生发起“反教师联盟”,该写反思日记的是谁?
2016-06-17 孙春福 教师博览
一天晚上10点多,省城一家教育杂志的主任发来一条微信:一位五年级女生,在学校发起“反教师联盟”,老师发现了,在班上展开严厉批评,并且布置孩子写“反思日记”。女生觉得自己没错,不肯写。家长不知如何劝说孩子,主任问我:有何高见?
看到这条微信,我非常震惊:好一个小女孩,你竟敢如此对抗老师?
师生和谐无小事,儿童教育无小事,笔者当即和主任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反馈了自己的意见。
原来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特别紧,要求特别高,班级成绩要争第一,班级荣誉样样要第一,不但有班级纪律、卫生、早操等常规的评比,还有学科竞赛,什么国学朗诵比赛,书法写字比赛,英语单词默写比赛,情景剧比赛,甚至还有课间活动的“收放自如”评比、午间学校星光舞台上的才艺展演、“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征文比赛……学生们为学习忙,为活动忙,为竞赛忙。各类活动、竞赛不但要参与,还要保证得奖,要保证名列前茅,要争取得第一。得不了好成绩,班主任自然不满意,批评是必须的,下次活动、竞赛的训练准备加码是一定的。时长此以往,学生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学生怨声四起。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挑头在班级了发起了“反教师联盟”。她要联合很多同学,向老师提意见,向老师抗议,要她给他们减去一些负担、压力,给他们一些自由和选择。
得知这样的情况,你的意见是怎样的?你肯定和本人意见一致:该写反思日记的不是那位学生。那该写反思日记的是谁呢?
该写反思日记的是那位班主任。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严格要求学生,带领学生去争荣誉是对的,这是他责任感的体现。但是,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校活动、竞赛过多、甚至泛滥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参与,更何况要还要保证得奖,要保证名列前茅,要争取得第一。可能班级荣誉会与学校与自己的工作业绩考核、职称晋升、荣誉评比挂钩,但老师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
该写反思日记的是学校领导。作为学校,以活动、竞赛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的手段,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但是活动、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着眼点该在于让学生在活动、竞赛中培养自主意识、发展各种能力。过多的强调评比、表彰优胜,会导致把手段当成目的,最终造成活动的异化。另外,教师有学科教学的任务,学生有课程学习的任务,活动、竞赛的安排应该适度。在有限的教学、学习时间里,活动、竞赛安排过多,必然会造成相互的冲突。
该写反思日记的是教育行政和有关部门。现在社会上做什么事情,都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廉洁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要从娃娃抓起”“足球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编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一句成为“口头禅”,社会上发起某项工作,学校就要相应的开展某项儿童的教育。学校应接不暇,孩子不堪重负。俗话说,“上行”才会“下效”,其实很多社会上的问题,根源在成人,切不能大人“生病”,小孩“吃药”呀。
儿童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快乐的、自由的。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以及跟孩子的关系,多多为孩子创造快乐的、自由的成长环境和空间。
给省城的主任简要反馈了自己的意见后,我也想期待此事的结果。第二天下午,主任微信简要回复了我:“家长比较耐心,在他的反复开导下,学生情绪平稳,愿意写反思日记了。”
呜呼,我们可爱的孩子,我们可悲的孩子……
前一篇:【转载】教育公平绝不是平均主义
后一篇:怎样批评教育学生才算“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