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6
  • 关注人气:2,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部级官员撰文吐槽学界怪相:谁会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2016-06-08 17:35:56)
标签:

学界真相

部级官员

津贴

分类: 精华文摘
部级官员撰文吐槽学界怪相:谁会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2016-06-04 梁衡 文汇教育

上周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央领导再三强调,“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员的办法管理教学科研人员!”“一流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出来的!”

这些讲话一次次赢得了全场科研工作者长时间的掌声。因为一方面,行政化管理遏制了科研人员创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正如中科大赵政国院士所言:“现在年轻人从海外归来,想拿到科研课题和经费,有时凭的不只是科技创新能力,还要争取各种头衔来为自己加分,往往到了45岁甚至50岁才真正开始施展才华,却已经浪费了最年富力强、创新能力最强的黄金十年。”

对头衔的羡慕嫉妒恨,但凡身在其中想要申请个课题、项目、基金……的,都深有感触。由此产生的怪相,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的梁衡,专门写过文章,并发表在《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8日)上。

梁衡:享受岂能是头衔?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追悼会上也不忘加这一条。

这个“津贴”施行于20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后延续下来。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我享受国务院津贴”(类似提法还有“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之类)。

事情虽小,却关乎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

津贴是什么?就是生活补助。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补助,如果真拿了别人或政府给的补助也会心怀忐忑,低调处事,加倍工作。现在反过来了,把“津贴”挂在嘴边,印之名片,显于报章,足见其浅。

此现象文科多于理科,而犹以书画界为最。媒体也无知,跟着捧。就像某一级首长,在单位吃小灶,出门坐小车,这本是一种生活、工作待遇。如果每开会或印名片,都要称:享受小灶、小车者某,这成何体统,他还算个首长吗?

记得前些年,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

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记得当年我在基层当记者,跑乡村学校。那些最基层的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窘迫拮据。县里重才,就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居里夫人是唯一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她从不拿这个奖说事,还把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踢着玩。

无论大的还是小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事还是学问,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

我们常说,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精英。

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后又学有所专,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为社会之脊梁,公民之师范。

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国事实堪忧!

我担心,如果有人出国去也印一张“享受”字头的名片,一是外国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丢人格。

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浅,干部少学识等等。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知识分子如何对待名利,实值深长思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