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作文胡编乱造、口语交际“纸上谈兵”,“变味”的语文怎么办?

(2016-03-28 16:52:07)
标签:

语文教学

分类: 语文教学
作文胡编乱造、口语交际“纸上谈兵”,“变味”的语文怎么办?

2016-03-21 吴民益 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课程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一段时间后竟然“变味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读课外书变读答案

在一些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于是列出一些书单,推荐给学生阅读。有些地区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还在试卷上辟出专门区域考查相关内容。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付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非常“聪明”,他们煞费苦心,上网搜索整理出一些课外书的超浓缩本,里面有针对课外阅读内容设计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人手一份,让学生熟记背诵。学生记住了资料上的内容,应付考试基本是绰绰有余。
但我不禁想问,这样的“课外阅读”有什么意义?这些语文教师真是太浮躁、太功利,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学生好,而是为了自己!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答案、结论,却对所阅读的内容没有切身的感悟和积累,语文素养又该如何提高?
 
口语交际变“纸上谈兵”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们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真刀实枪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然而,现在许多课堂的口语交际却鸦雀无声,教师不是让学生说,而是让学生写。我曾听过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教师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在班上读一读就算完成了。
在我看来,既然是“口语交际”,就不应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至少是两个人你说我听、你问我答、你讲我问,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变等能力。
我认为,课堂上口语交际变“纸上谈兵”的主要原因是考试不考此项内容,或者口语交际考试演变成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考试怎能测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看来,只有改革语文考试的形式,才能让口语交际真正“交际”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变游山玩水

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许多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甚至还按规定收取“社会实践费”。
然而,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程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春游”或“秋游”,利用一两天时间,组织学生游山玩水。本来游山玩水可以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如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看到的景象,向学生介绍景点的历史典故、对联知识等。但活动中,学生哪有心思观察、思考,他们只是走走逛逛,多数教师也是采取“放羊”的形式,最多要求学生写篇作文而已。
其实,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上街找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等,这些往往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觉得语文是有用的、有趣的,才会慢慢爱上语文。
 
作文变胡编乱造

翻看许多学生的作文,我们会发现,假话、空话、大话充斥其中,很难找到几篇作文具有真情实感。为什么原本应该写真话的作文反而变成胡编乱造了呢?
我想,这与教师的指导有关。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出“像样”的作文,找一些范文朗读,让学生仿写,有的教师甚至要求他们背诵几篇范文应对考试。
同时,这与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有关。许多作文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远远高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少作文题目太深奥,如《暖流》《秋天的色彩》等,这类题目就像高考作文题,让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不得不编出一堆不知所云的话。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变味”现象不止以上几种,各位教师不妨扪心自问: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