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写作是一种“再阅读”

(2016-03-17 17:21:21)
标签:

写作

再阅读

分类: 语文教学
写作是一种“再阅读”

□常生龙

我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至少完成一篇3000字以上的读后感,已经十年有余。

这要从2005年说起,这一年我荣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这是我成长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思来想去,我选择了阅读和写作这条道路。如果说之前的阅读和写作还是比较随意的话,评上特级教师之后,我将其固化了下来,每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每周至少写一篇书评或读后感。这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从事管理工作、行政事务越来越繁忙的今天。我曾有过犹豫、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让阅读和写作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局长,如果自己不读书,要求别人去读书是一件很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我要用自己的坚持来影响更多的教师,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为什么会热衷于阅读和写作,能够做到十年如一日呢?是因为读书让我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收获和感悟,一次次品尝到了甜头。

弥补知识的短板。我上高中没多久,就赶上了文理分科,我选择了理科,于是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学过历史、地理等知识,当然也就不具备与之相关的学科思维。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就拿教育领域来说,仅这些年就先后出现了翻转课堂、慕课、电子书包、微课等一系列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新名词、新实践。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科的特征,具备多元的思维,需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上来思考问题、作出判断,而阅读正是让自己补上这些短板,把握教育改革脉搏的好途径。

面向未来的需要。我们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但我们其实连十年之后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职业特征都说不清楚。就像十年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苹果”的系列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样。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最为重要的能力,其实就是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他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而这样的能力是需要教师身体力行施加影响的。

找到改革的支点。基础教育工作和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不同,几乎所有的教育原理、有关教育绝大多数的问题以及对策,都已经被前人所研究,并收录在各种书籍和报刊之中。当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你善于阅读,就会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让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更加有意义的实践。每次我在工作上出现瓶颈、遇到难题的时候,都求助于书本,每一次都能让我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这让我越来越爱上了阅读。

获得生活的乐趣。我是一个略显内向的人,平时不善于与人交谈。随着阅读的坚持,我发现自己有了些许变化,在面对他人的时候,话题多了起来,相互之间的融洽程度提升了不少,人际关系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我看书比较杂,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涉及,其中就包括健康生活方面的。我将自己在书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改进中,也有了明显的成效,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身体保持得很好,心情也很愉快。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的读书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在阅读的安排上,我一个阶段通常会确定一个阅读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选择几本书,进行专题阅读。这有一个好处,能够让自己借助专家的研究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个问题,获得对所研究主题多元化的认识。人们都有崇尚权威的思维习惯,如果仅阅读一本书,很容易被该书中的一些观点所左右。我们常说兼听则明,阅读其实也是如此,广泛的阅读,可以让自己全面了解事物的状况,不犯片面性的错误。
对每一本选定的书,我都会进行精细化的阅读,并在书中及时做出标识和批注,把自己当时的想法用简要的语言记录下来,以免过后遗忘。一本书全部读完之后,我还会将书中圈画出来的文字再次进行阅读,对自己批注的文字再做梳理,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认识。我不太喜欢粗读,那种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我希望在这数字化的浅阅读、碎片化时代,能保持潜心阅读的好习惯,我深信这样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通过写作加深对所阅读书籍的印象,也是我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写书评或读后感,经常与自己对这本书的整体认识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当这本书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其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或者找到其中一两个比较有意义的话题展开阐述,而不局限于面面俱到。如果一篇读后感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就再写一篇。有的时候,一本书可以写出3至4篇读后感,每篇一个小专题,也很有意思。如果说阅读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和发布,两者相得益彰,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16年3月7日 第十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