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2015-12-27 15:39:27)分类: 教育管理 |
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2015-12-25 周颖
育人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或者把人训练成工具,而应强调体验和探究。校长的任期只是学校历史发展长河中短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学校的谋划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过分超前。
作为校长,我们常选择在开会、研讨中向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愿景,无论是伟大的教育理想、生动的教育场景还是抽象的教育数据,愿景总会激起人们的憧憬。但我更愿意向师生们传递学校的顶层设计,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愿景,而且指明了通向目标的路径。
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这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校长迫于家长、社会舆论对学校质量实行片面的评价标准,过度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那么就是对教育目标的异化和窄化,而且这所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有缺陷的。
学校的顶层设计不该满足于描绘愿景,必须是一份可以实施的计划,它统筹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教师、学生,并通过高效的管理把德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为此,校长必须对以下一些问题具备清晰的认识:比如,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理解,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对优势教师和教师优势的清晰了解。
一位成熟的校长必须明白: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它必然要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关;教育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或者是把人训练成工具,而是强调体验、探究,是投入并产出情感、智慧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校园,校园之外的生活学习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具有个人的偏好,这是允许的,但学校建设如果具有过多的个人特性,甚至到了“校如其人”的程度,则并不可取。那些与办学目标及教育本质相契合的个性、价值观,才可以融合到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长的教育理想要比校长的个性更重要,必须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的理念,而不是满足于实现个人“小我”的人生愿景,如果满足于世俗眼中的一点点成绩,而忘记了对教育理想的永恒追求,那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称职的校长。
校长要对自己学校的发展阶段把握准确。有位校长说过,“学校是一个生命体,从诞生到成长,直至成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的顶层设计,不应该是终极目标,应该是有阶段性的。从纵向比,学校所处的是起步、发展还是腾飞阶段?从横向比,在区域教育发展框架内有什么样的定位和作用?我们往往诟病落后的顶层设计,但殊不知过于超前的目标也是有问题的,随便怎么跳总是摘不到果实,最终结果只会打击校长、教师的办学信心。
学校的底子不同,生源基础不同,师资构成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也应该是不同的。在学校发展起步阶段提出过高的要求,对普通学校来说可能是揠苗助长;一所优质的学校到了新的发展平台,如果不确定更高的目标,可能会在不断的自我重复中磨灭锐气、丧失进取心,不能成长为一所伟大的学校。就像学生的成长有不同的阶段一样,校长、教师不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全部包办学生一生的发展,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样如此。校长的任期只是这所学校历史发展长河中短短的一个阶段,不滞后、不过分超前,如此学校才能取得适度发展。
一所伟大的学校的核心力量在于教师,因此校长必须了解学校教师的优势和优势教师群体。在价值取向多元、个性越发张扬的今天,仅靠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打拼,只能让学校产生局部的变化,而不能让学校产生根本性转变。只有让全体教师至少绝大多数教师从心底拥护认同的工作,才能促进学校取得真正进步。所以,了解每个教师的所长,因势利导,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出来的正能量才不可小觑。
主人翁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看到的现实是,由于校长缺乏对教师的理解支持,工作举步维艰;校长说的是一套,教师做的是另一套,教师动辄以冰冷的“校方”一词评价学校的意图和工作。其实,大到课程建设的方向、内容和路径,课堂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小到一个校园建筑的设计,都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比如成立学术委员会,让教师参与决策并执行落实。唯有这样做,教师才会慢慢地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那么,顶层设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对学校而言,就是核心价值、课程和教学。三者以核心理念为根本,彼此匹配,有机衔接。
核心理念从哪里来?要以国家育人目标为依据,认真梳理学校历史,挖掘重要的事件、人物,提炼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老校训、老校歌、老教师、老校工都是学校教育核心理念的宝库。新学校核心理念的确定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要胸怀民族的教育理想,从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中汲取养料,当然也可以关注地方和地域文化。
有些学校提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这一理念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国育才的理念,同时又直指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理念是对教育的终极关怀,从个人、国家、人类三个维度规定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以此为目标,不仅激发了学生,而且培育了学校高尚的育人氛围。
课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什么是优秀的课程?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的学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契机,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能,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赋,使其内部的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学生生长出飞翔的翅膀,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是最重要的育人途径。在做教学的顶层设计时,校长不必为当下五花八门的教学模式所迷惑,没有所谓先进与落后的教学模式,能解决自己学校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的设计就是优秀的。因此,以问题解决为推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问题,无非是老问题没解决又多了新问题:满堂灌到满堂问,不设置情境到设置无关情境,还有诸如课堂中学生的评价问题,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问题等。因此,校长应该清楚教学设计应从哪个角度切入,应先着手解决哪个问题。
学校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办学目标主要来自于校长,如果我们不希望办学目标停留于蓝图和愿景层面,就必须设计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给予支撑,最终以可实施、可操作的外显成果印证学校顶层设计的科学与合理。对校长而言,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人生的智慧、变革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校长)